回覆列表
  • 1 # 調侃624

    水滴籌,是該交給社會組織了

    水滴籌掃樓募捐事件發生以來,水滴籌公司進行了大量公關,其創始人兼CEO沈鵬更聲稱,再管不好,願意把水滴籌交給社會公益組織。而筆者要說:水滴籌,是該交由社會公益組織了。

    再管不好,願把它交給社會公益組織,等到真的管不好時,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水滴籌呢?平臺亂象橫生,社會積攢的愛心值與善意,被當做業績消耗殆盡……此時交給公益組織的,恐怕已經是一灘爛泥了。

    眾籌發起標準是什麼?如何稽核求助者財產情況?籌得資金去向如何公示……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水滴籌在這一系列中的弊病所在。就算是僅將水滴籌當成普通企業來看,這些基本但致命的錯誤也都是難以讓人接受的,更何況水滴籌不僅僅是是個普通的企業集團,它承載了巨大的社會期待與信賴。“眾籌平臺是完全依賴使用者的平臺,一切起點的都是病人的需要和大眾的捐款,而這兩點都離不開信任二字。以公益起步,最終將獲得的大量流量引至保險行業變現。”水滴籌,按此設想,本可以公益利益雙收,但萬萬沒想到在企業管理上栽了跟頭。丟失了賴以生存的“信任”。眾籌行業近幾年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平臺一個個倒下,最終只剩幾家較大的平臺在苦苦掙扎,而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如今也陷入持續醞釀的輿論風波。這又一次證明生意與公益兼顧的這條道路“命途多舛”啊。

    其實,若非平臺一次次表態,很多人可能依然會覺得,水滴籌身為公益組織,怎麼可以採用這種生意場上慣用的末位淘汰制進行地推推銷呢?他們不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志願者嗎?又怎麼能從每單交易中謀得利潤呢?水滴籌,一開始在民眾的心中就是慈善公益組織,由此造成的心裡落差,也是此次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之一!

    慈善事業有慈善法的約束,水滴籌這一次次錯誤,以及其造成的後果,又由誰來負責呢?此次事件的最終可能結局是,水滴籌平臺面臨倒閉危機,對於創業者而言,這可能只是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歷,他可以吸取經驗,下次繼續努力。但是一個新的眾籌渠道,利用網際網路互助幫助大病患者這一慈善通道,可能會因此關閉。

    要看到水滴籌之類的平臺大火,是做到了將網際網路與募捐有機結合,是對慈善事業的又一次突破。但公益與生意絕不可以繼續以這種方式繼續銜接。社會允許商人做公益,也允許做公益的人做生意。但是,以公益為營銷手段從中牟利就是社會所接受不了的了。在孫鵬的道歉信中其指出,水滴公司目前仍然處於虧損階段。那調侃的說一句,趁此“大好時機”,不如就把它交給公益組織。這樣,地推者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志願者的名義為患者籌款,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受助者公示資金去向。

    雖說中國目前正處於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注入活力。但是公益事業是社會愛心的集聚地,倘若此處都成了交易之所,那潔淨的善意所在何處可尋?網際網路眾籌這一慈善新渠道,能讓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但同樣也需要規則約束,我們期待它為更多人繼續帶去溫暖。讓公益繼續為純粹的公益,用愛心一步步重塑善意,讓我們也能放心獻出自己的一份關懷。

    水滴籌應該是個公益,水滴籌只能是公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舌尖上的氣候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