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茶農老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創新思路,立足本地實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協作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然而,據筆者在農村調查,當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遇到四個方面的制約因素:一是“缺人”,尤其是人才匱乏。農村留守的多是老、弱、婦、幼,鄉村年青後備力量缺乏,現有“三農”實用人才佔農業總人口比例低。有的村長期在村居住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到50%,以老年人和在鎮、村學校就讀的中小學生為主。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僅在農忙和過年期間回村暫居。二是文化層次普遍偏低,導致農村實用人才少、整體素質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三是典型示範引領缺失,帶頭作用不明顯。有的鄉鎮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但農業創業人才、技術性人才不足,農業發展缺乏示範和帶頭人。四是鎮村兩級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支援力度有限。農民培訓機構建設滯後,還有很多農民缺少培訓,很難真正培養出符合農業發展實際的新型職業農民。

    如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人是主體和基礎,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留人育才。

    1.要做好精準選人這個基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制定一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遴選標準,以糧油大戶、蔬菜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負責人、農業企業負責人等熱愛農業、服務產業、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良好、現代農業理念先進、具有較好示範帶動效應的新型農業主體帶頭人為主要培育物件,面向返鄉下鄉大學生、退伍軍人,重點加強宣傳引導和培育培訓。

    2.要抓住教育培訓這個關鍵。要堅持“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和“實際、實用”的培訓原則,一般採用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培訓模式,補短板促發展。在培訓中,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為主題,透過培訓,引導農民用“網際網路+”的理念、思維和技術,透過手機APP等現代營銷模式,逐步實現農產品“產運銷”電子商務一體化發展。以創業技能、市場營銷為主題,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管理、品牌戰略等培訓,促進了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人才的培育,以人才振興促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4.要用好政策扶持這個關口。對認定後的新型職業農民,整合利用成員單位現有政策、專案向職業農民進行傾斜,在資金、信貸、技術、專案、品牌認證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區農業農村局協調糧食加工、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企業,為糧食產業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訂單種植服務;向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電子商務的新型職業農民,給予專案、物質、人力等大力扶持。

    5.要創新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這個長效機制。要建立穩定的培育投入機制,不斷深化、細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方式、扶持政策與激勵措施,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形成,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新型職業農民兩新融合、一體發展。同時持續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跟蹤服務,“零距離”地指導幫助學員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調動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大力培植創業典型,擴大宣傳。讓典型“現身說法”,發揮引領示範效應,營造良好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社會輿論氛圍,激發更多的農民參與培育工作。要整合農業專案、產業發展政策,向優秀新型職業農民傾斜,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使他們真正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人才、智力支撐。

  • 2 # 三農開拓者

    現在很多人對職業農民的認知度不高,畢竟我們傳統的農業發展了這麼多年了,不過隨著國家的重視並加大力度支援培訓學習工作,相信不久的將來,新型職業農民會成為人們嚮往的職業!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

    基本要求包括:具備一定文化與科技知識、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富有自主創新創業精神、具有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對比傳統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新”在以下幾點:

    具備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先進理念;具備現代農業所要求的能力素質;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是新農業生產的繼承人與開拓者。

    主要培養物件:

    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物件不僅包括青壯年農民,還包括農機大戶、農村合作社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現代青年農場主等多方主體。

    新型職業農民的“新”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新的農業經營、農業專業化服務、農業管理的主體,既要懂經營,又要懂管理,還要為農業提供社會化服務。

    2、是農業新知識的掌握者和傳播者,只有廣泛掌握生物科技、計算科學、現代管理等知識,才能提高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新技術、新品種、新技能的使用者和發明者,沒有新的技術裝備武裝現代農業,就難以實現規模經濟,而沒有新的優良品種被培育推廣,市場競爭力就難以提高。

    4、是現代農業新業態的創新者,新型職業農民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聯結為一體,將特色農產品生產與農村生態旅遊融為一體,使農業成為集種養、旅遊、教育等於一體的多功能新業態。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學習,各省,市,縣農業局,商務局,職業技術學院等每年分時期都有培訓學習計劃。

  • 3 # 小金蜂

    一丶用經營域郊土地的思路,束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籌集資金,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二、界定農民和農村居民身份,將不靠土地為生的農村居民手中的承包地,收歸集體,承包給有能力或涉農企業耕種,擴大農業產生規摸效益,三丶充分發揮農村供銷社對農民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解決農資價格混亂,和農產品賣難問題。四、國家應出臺新政,對純農民,實行職業丶健康、種養殖業保險,儘量降低農業風險。五、農村黨務丶政務、財務公務,嚴格監督丶審計,防治基層腐敗,保護農民利益。六、各級機關單位幹部,輸番下村與農民同吃丶同住、同勞力,體察民情,協助基層共同為新農村建設出力。

  • 4 # 金山116

    傳統農民

    相對來說,就是文化程度不高、對網路不熟、對資訊不暢、仍在延用過去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的農民。

    標準的職業農民

    就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業、具備較大經營規模、具備較高收入的農民。

    但筆者認為:對某一項農產品精於經營、善手管理,成為這一方面的行家裡手或專家,就應是職業農民。

    要將傳統農民提升為職業農民,我個人認為,必須讓傳統農民在以下二方面努力。

    一,學習專業知識

    根據傳統農民的特長或本地種植的特色作物,由政府部門組織、實施,專業農技人員授課,對一些傳統農民進行某一種植或養殖的專業培訓。讓他們掌握其中的新技術、新經驗、新方法。使他們在回到生產實踐中,結合過去傳統的經驗、方法,成為這方面的高手、能手。

    二,走專一化之路

    學習了先進的專業知識,就要讓傳統農民放棄過去多而雜的經營方式,轉而集中經營學到的某一、二農產品。讓他們在當地政府和農技人員的幫肋、指導下,把這一、二種農產品做精、做細、做好,並幫助他們進行銷售。

    日本農業有一點很值得中國農民學習和借鑑:

    他們一個地方就生產一種或幾種農產品,農民都是專一戶。農民這一種或幾種農產品經過多年的種植,都是非常地精熟,管理也是輕車熟路且格外地細緻。他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品質都很高,銷路好,價格高,收入也非常高。

    地方政府應主動站出來,組織、實施一些相關事宜;農業技術人員要耐心細緻、盡心竭力地為農民講授知識、傳授技術;農民朋友更應轉變觀念、努力掌握新科學和新技術、認真實踐。

    三方結合,傳統農民一定會提升為職業農民的。

  • 5 # 立志莫言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它有很多因素和政策性問題,是有內因和外因共同願意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的農民滿足於現狀的機械化了,在向粗放經菅土地而去,因為經營農業利益小,所以就傳統的農業,傳統的農民,傳統的農村,傳統觀念,加粗放經營,該種的種了,該澆的澆了,該打藥的打了,抬腳就去掙錢了,掙錢確實比農業來的快。那未如何才能轉變和提升成為職業農民呢,要想真正提升成為職業農民,找準適合中國國情,農民願意學習的知識,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網上宣傳,辦班宣傳,使部分願意學習知識的農民,自願學習知識和校能,一個自然村,只要有一兩個人會,讓農民嚐到甜頭,別人都會跟著做的,這才是真實的農村,領導呢,應該給小農一個環境,場地,農村應該走種養結合,種產結合,定單發展,每個村都應該給它掛個合作社牌子,村幹部領了工資,也應該為股民服務,股民們每年投票,不好就換,這樣發展才能走上正規,才能提升成為專職業性農民。

  • 6 # 久農王農機

    傳統農民:一邊打工,一邊種植自己所需要的農作物,只能解決自家溫飽問題,不指望種地養家餬口。

    增加農民退出保障措施,加強培訓農民,有序轉移農民,整合銷售端,讓新農人有合理利潤。

    應當從強化新型職業農民職業屬性、淡化戶籍身份屬性著手,加強產業扶持、財政補貼、金融保險、人才激勵、社會保障等政策支援和機制保障,讓務農有錢賺、有保障,讓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筆中都有什麼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