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斑馬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句話:

    “世界上有一種鳥,自己不會飛,下個蛋希望它飛。”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時,就焦慮不已的家長們,正是那隻“不會飛”的鳥兒,當孩子們沒有如他所願地飛起來,或者沒有達到家長們所期望的高度時,他們傷心失落焦慮不安。

    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孩子自己,不是獨立自主的個體,而只是實現父母期待的工具。小時候要做個好孩子,長大了要有份好工作,在父母認為合適的年齡結婚生子,過上父母眼中的幸福生活。

    一句“我是為你好”,抹去了孩子所有的感受、願望、想法、選擇。那些所謂的“好”,是父母的,不是孩子的。父母可以引導,卻不應該代替孩子做出選擇,更無法替孩子去感受。

    一、家長對孩子的愛,到底是出於“他們做了什麼”還是“他們是誰?”

    無條件的愛與孩子做了什麼沒有關係,不管孩子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孩子是淘氣還是乖巧,都能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愛,換言之“我愛你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僅僅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而有條件的愛,意味著孩子只有達到了父母的期望、達成了父母的標準時,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就像馬戲團的猴子,只有做到了某個動作,才能得到馴獸人的獎勵。

    我們都知道,選擇哪條路,取決於你的目的地。選擇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愛,也取決於我們養育孩子的長遠目標:我們是希望孩子成為我們的附庸,沒有自主意識,帶著恐懼生活,還是希望孩子獨立自主、自信自律,帶著對生命的熱愛積極地生活?

    選擇後者是一條艱難的路,也只有無條件的養育方式能夠到達,這會很難,但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二、面對孩子,你是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和動機,還是專注於讓孩子“聽話”。

    後者能省去很多麻煩,可前者才真正是孩子成長需要的。

    比如最常見的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特別自豪,自己一瞪眼就能讓孩子把眼淚“憋”回去——這樣的父母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們不想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哭鬧的背後到底是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許是一天都沒有見到媽媽,心裡委屈,或許是爸爸媽媽對弟弟妹妹的關注太多,忽略了他,或許是他進入了一個新環境,有些焦慮。所以,當有一天長大的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別人唯唯諾諾、毫無價值感的時候,請不要忘了不是孩子“窩囊”,是你剪斷了他的翅膀。

    三、養育的物件是孩子,然而養育的根源在於自己。

    “你是什麼樣的,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很多人都很羨慕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優雅美麗的女孩子,有教養、有修養、有才華。他們說這都是“富養女兒”的結果,但其實,最根本的地方在於,黃磊和孫莉本身,都是涵養極高的人。

    把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人,他們拒絕自己承擔起來養育引導孩子的責任,把責任推給了孩子,可以稱得上是養育界的“甩鍋俠”了。

    育兒即育己,很多父母非常有學習的熱情,卻一次次地發現“專家”的方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並不湊效。並不是你的孩子特別頑劣,而是因為,你只學到了育兒之“術”,卻沒有去探尋育兒之“道”:

    對孩子——瞭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和特點,理解孩子成長的各種需求,換位到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對自己——不斷地審視自己、認識自我,與自己的內在相連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愛你的男朋友,和一個根本無法相處的婆婆,在一起還是果斷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