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年紀越大,反而困惑越多。
7
回覆列表
  • 1 # 聞道齊魯

    讀論語不以年齡為限,只在通達與否。孔子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三十應該是有自己主張的人生階段,但與通達沒有必然聯絡。三十歲若能稍通論語一二,亦為難得。

  • 2 # 近在咫尺,恍如天邊

    我個人覺得,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深刻地讀懂《論語》。

    以前讀書的時候,自然免不了要學《論語》了,而且還能熟記熟背。可是呢,也只是在感性上大致的理解而已。只是感覺是那個道理,而到了一定的年齡再去讀,則是另一種感受了!那是一種醍醐灌頂的體悟,簡直想抽自己兩下,為什麼當初就沒理解其中的深意麼?

    舉一個例子吧!

    孔子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什麼意思呢?就是孔子說啊,侍奉君主太過繁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繁瑣,就會被疏遠!多麼痛的領悟啊。你是否曾經因為對上級太禮貌熱忱反而受到侮辱?你是否因為對朋友太過關心和熱情卻被疏遠?這都是年輕的時候體會不到的啊!

  • 3 # 熹沐木

    小的時候讀過刪節版或者是精選版的《論語》,這樣的書不是太正規,而且也沒有名家註解,而且小時對《論語》認識不足,看過之後早就忘得無影無蹤了。及至中學,語文課本上學過《論語多少章》,對這些章節除了應付考試之外,沒啥體會,更談不上對《論語》的喜愛。

    我也記不起從啥時候開始喜歡《論語》的,自此後便開始關注《論語》。偶然的機會在“超星學術影片”上看到南京大學高小方教授講解《論語》,從這個影片中知道了這本《論語譯註》的書。關於《論語》方面的書籍,這本書便成了我讀得次數最多的一本。我買的這本《論語譯註》一直以來我都視為“珍寶”。大學畢業後在社會上浪蕩了幾年後又“回爐鍛造”了幾年,在“回爐鍛造”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學校的跳騷市場上發現了這本《論語譯註》,要價五塊。我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二手的《論語譯註》,雖是二手,但裡面至少有八成新,所以一直覺得五塊錢買了個“珍寶”。

    再次沉下心來讀《論語譯註》的時候,早已是而立之年。邊讀邊感慨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越讀越覺得孔子教育人的方式實在是有情有義又有智慧。越讀越覺得我們現代人總覺得少點什麼,想來想去好像是少了點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當路上刺來遠光燈,當公眾場合竄出來扎耳的喧譁聲……忽然覺得現代人又該從《論語》中學點儒雅與禮節。當看到現代的一些孩子我行我素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時候,我也覺得這些孩子們也應當讀讀《論語》中為人處世的點滴規範。當我看到網路上報道出來的一些為了金錢利息不惜犧牲別人的健康與生存空間的人,我也覺得這些人應當讀讀《論語》中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不應當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論語譯註》是我隨身攜帶的一本書,所感所想信手寫在這本“珍寶”上,從其他地方獲得的資料也信手寫在這本“珍寶”上,感覺那段時間很充實,這麼做有什麼用不好說,但我相信終究會有用,終究值得這麼做。(下圖是我的筆記和隨筆,字跡潦草的是我的筆跡,稍工整點的是書的原來主人寫的。)今天又翻出這本書,夾在中間的一張讀《論語譯註》的計劃表也展現在我的眼前,又過去了那麼多年,又回憶起那段時間的點滴,暗暗在心裡下決心——《論語》還得讀,不管是三十歲還是六十歲還是九十歲……(下圖是曾經寫的讀書計劃)

    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錢穆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明朝開國功臣,初期將領王弼是怎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