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其血玄黃讀歷史
-
2 # 飄在天南地北
趙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聞名於世。從東方的齊國衰落後,山東諸國大都畏秦如虎、割地求和,唯獨趙軍能挫其鋒芒,“秦之所畏於天下者莫如趙”。縱橫家蘇秦也說道“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於趙,趙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 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趙國之強即是強在其軍事實力。從趙人祖先的遺風中可以看出,趙人民風崇尚武力,再加上週圍嚴峻的外患,以及戎、狄風俗對趙中國人的影響,趙國在建國前就經具備成為軍事強國的條件。這些歷史原因是趙國成為軍事強國的先決條件
-
3 # 紫芝呈祥
趙國戰國前期並不是很出色。趙國戰國後期經武靈王胡服騎射,成為強吞中山國,北擊匈奴,少數民族歸附。開闢雁門郡,代郡,雲中郡。成為可以和秦國對抗的大國,當對齊被五國伐齊,國勢大不如前,楚南方霸主被秦幾次三番削弱,還丟了首都郢。只有趙能與秦對抗。和秦打戰,略有勝負。但趙國,美中不足的是,胡服騎射雖然把趙國的軍隊戰鬥力提高了。但也使趙國放棄農耕文明。轉而遊牧文明。長平之戰,就把這一弱點展示了出來,不是趙括紙上談兵,而是趙國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這場戰爭。所以想速戰速決。而秦國經過商君變法重農抑商。以農業為基礎,有足夠的糧食。兩國的綜合國力,也是這場戰爭勝敗的原因。經長平之戰趙國一敗不起,而秦國吞併六國,摧枯拉朽。
-
4 # 歷史愛好者小周
趙國中後期是秦國的主要對手,函谷關以東六國中勢力最強的國家,其強大的原因離不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和趙惠文王時識人之明任用賢臣。一:胡服騎射
在趙武靈王之前的趙國存在感並不是很強,甚至可以排到倒數前三名。趙肅侯去世,五國(魏楚秦燕齊)各率領一萬軍士,以會葬之MISTRA趙,當時趙武靈王只有15歲,在大臣肥義、樓緩的幫助下才退五國之兵。但西北有林胡、樓煩,東北有燕國,東有齊國,北有匈奴,南有魏韓兩國,國中腹地還有中山國把趙國分成兩段,這種地理環境很容易成為周邊國家的嘴裡的肥肉,地理位置在七國之中可能就比韓魏兩國好點。這時還算不上強大,如果不改革有被吞食的可能。
以步兵為主的趙國軍隊機動性弱,面對機動性強的胡人騎兵,趙國佔不到便宜。趙武靈王也認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於是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進行軍事改革,這次軍事改革和中原諸國有所不同,他主張的是穿胡人的衣服,學習胡人騎射本領,也就是歷史著名的“胡服騎射”。
在趙武靈王18年的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中收到的效果是巨大,在這18年裡,滅掉了國中之國的中山國,西北邊陲了林胡、林煩。滅中山國、林胡、林煩後,趙國獲得了西北大量戰馬以及歸附的胡人,使趙國兵力大增,一躍成為秦之外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趙國在獲得胡地之後國土面積增加了千里,並在趙國西北原胡人領土設立了雲中郡、九原郡,從此有了進攻秦國除函谷關之外,可從秦國北部進攻的河套地區。趙武靈王曾經就打算從雲中、九原直下陝北殺到關中滅掉秦國,甚至有種說法,趙武靈王曾扮作使者入秦國打探其內政,不管是不是真,趙武靈王是涵谷關以東六國中,第一個敢提出滅秦的國君,也只有趙國在胡服騎射後有這個實力。
二:秦趙爭雄趙武靈王去世後,其子趙惠文王主政,趙惠文王雖然沒有其父趙武靈王那樣的雄才大略,但是他有識人之明。他在位時期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奢,在這些文臣武將的輔佐下,與秦國外交、軍事數次爭鋒時不落下風。
趙惠文王死後趙孝成王繼位,趙孝成王既沒有趙武靈王王的雄才大略,也沒有趙惠文王的識人之明。長平之戰因趙孝成王臨陣換將斷送趙國全部的青壯年,從此趙國一蹶不振。
-
5 # 天香雲外飄
戰國時期的趙國有多強?
首先是,趙國是“三晉之國”之一。而且趙國還是三晉之國當中軍事能力最強的國家。早在春秋五霸時期,大晉國就是大秦國永遠也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山了。可惜的是,後來,大約在公元前404年的時候,強大的晉國被韓、趙、魏三國一分為三了(歷史上稱之為三家分晉)。
其次是,戰國前期,趙國也和秦國一樣,是當時的“戰國七雄”之一(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然後,趙國在趙武靈王統治時期,實行胡服騎射進行軍事改革,趙國的軍事力量一時當世無匹。
秦國在滅亡東方六國統一全國的過程當中,與趙國的激戰應該算是最艱苦、耗時也是最長的了。在與趙國對陣的過程當中,秦國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秦國都用上了反間計呀等等的伎倆了,誠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回覆列表
在長平之前,趙國和秦國不相上下,甚至可以說,以後統一天下的是趙國也沒人不相信。
而長平之戰參與的人數之多,時間之長,都是很罕見的,尤其僅僅一個趙國,就差不多動員了秦國所有可以動員的人力物力,秦國不光出動了戰神,還使用箇中陰謀詭計,而僅僅這樣子,當時秦國也沒想到會贏。自己自己有多強就看對手有多麼重視盡了多少全力。
而就是如此,還有很多人認為趙國不一定會輸,趙國還有機會。
秦始皇十七年,趙王遷六年(公元前230年),趙發生特大旱災,秦就於次年再度發動對趙大舉進攻。秦軍派出南北兩路大軍並抽調一些少數部族兵參加作戰,趙軍則在大將軍李牧、副將司馬尚指揮下,繼續對秦軍作戰。秦軍雖經苦戰,但勝負未分。秦王和他的謀臣認為秦兩次伐趙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在軍事上無法取勝,遂改用反間計,不惜重金收買趙國內奸趙王寵臣郭開在趙王面前造謠誣衊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趙王竟不加分析即輕率罷免了李牧、司馬尚,改任趙蔥、顏聚為趙軍統帥,並錯誤地將名將李牧殺害。
長平一戰,等於是吧趙國好不容易積攢的老本都給打光了,但是就算如此,後面秦國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趙國。尤其趙魏韓本是小國,結果最能打的最硬的恰恰是趙國。
只是趙國再牛,奈何命不好。因為一座城池,引發了一場戰爭,因為一場戰爭改寫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