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居不記年

    瀉藥。

    說到武將單挑呢,我們就不能不提到三國演義了。演義中經常會寫到武將間的單挑,比如馬超鬥許褚,馬超戰張飛,趙雲戰文丑,張飛戰呂布等等。

    在演義中,武將間的單挑往往會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比如鬥許褚時,馬超略佔上風,於是引軍衝殺,曹軍大敗。

    要說三國曆史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有是有的,只是沒那麼多。

    比如《三國志·呂布傳》引《英雄記》記載: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就是說呂布跟郭汜單挑,呂布獲勝,然後包圍長安的郭汜軍暫時退了,呂布靠自己的武力挽回了頹勢。

    這是很少的大軍陣前,主將單挑,左右戰役的例子。要說只是單純武將單挑,而不是在大軍面前,那也有。

    比如孫策和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總之,武將單挑在古代戰爭中是很少的。兩邊大軍排開,擊鼓、鳴金,然後雙方的主將一對一solo,主將贏的就揮軍掩殺,主將輸的就大軍潰敗,這種情形在真實戰爭中是不太可能的。

    孫子說,十則圍之, 五則攻之, 倍則分之, 敵則能戰之, 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能避之。就是說啊,兵力是對方十倍的就話就圍住了打,五倍的話就直接打,兩倍的話就分兵攻打,兵力相當就打,兵力少呢就逃,感覺打不過呢就躲。

    這話翻來翻去,總之沒有讓你武將出來單挑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呀,誰還能傻乎乎等著主將單挑呢!

  • 2 # 雙馬尾班長

    我是軍事妹子,三國演義坑了多少人,歷史上很少有主將出來單挑的,又不是流氓鬥毆......

    在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兩軍對壘時,雙方將領單挑的場景。然而實際上,古代戰爭中這種情況是極其少見的。首先,古代時兩軍對壘的距離一般都在百米左右,也就是弓箭可以射住陣腳的最大距離,而假如一方派出將軍進入弓箭的攻擊範圍的話,那另一方一定會迅速集結弓箭手進行射殺,所以在古代時任何一方都不會冒險的讓將軍前出對陣的。

    圖為《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而在唐宋時,護心鏡的出現和對壘距離的增加確實會經常出現兩軍對壘時將領單挑的場景的。但是這種情況也僅限於雙方在野外交戰且實力相等的情況下,才會透過將領的單挑而取得一定的場面優勢和士氣優勢,所以唐宋時期在兩軍難以分出勝負之前確實是會派出將領來開啟局面的。

    圖為兩軍對壘的場景

    而在三國時代時,像這種溫酒斬華雄其實是並不存在的。首先,三國時期的兩軍對壘時經常會出現實力極度不相等的情況,在形式已經非常明瞭的時候,優勢方往往會尋求機會一舉擊敗另一方的軍隊,這種將領單挑的過程完全是多餘的,將領起到的更多作用往往是謀劃,比如赤壁戰役和西川戰役都是謀劃者在起主導作用。

    圖為密集的箭雨

    而將領在這些戰役中更多的是充當領兵和衝鋒陷陣的作用。所以在雙方實力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優勢方往往會放棄這種弱勢方可以透過單挑鼓舞士氣的方式,而直接的對弱勢方發動進攻。而在這種情況下,將領也只是戰鬥力更強的步卒而已,所以才經常有將領衝鋒陷陣而亡的情況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添丁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