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烏老大一怔,道:北喬峰,南慕容'!武林中大名鼎鼎的姑蘇慕容氏。所以“慕容”真的指的是慕容復,而不是慕容家族嗎?或者說非特指慕容家某個人,而是傳承慕容家絕學的人嗎?
回覆列表
-
1 # 張不叄讀秦史
-
2 # 幾葦渡
《天龍八部》中“南慕容”當然是指慕容復了,但是從他的武功來說,與“北喬峰”還有很大一塊差距。齊名,未必就難分高下。特別是在兩人沒有直接比試或對比之下。“南喬峰北慕容”的稱呼,是針對於武林青年才俊的角度,並非武功排名。姑蘇慕容在當時武林中已很有影響力,假死的慕容博的武功,與蕭遠山不分高下,都是當時最頂級的高手了。
在小說中,慕容父子念念不忘“復國”的情懷。——慕容博勸說道:“當年的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是何等的英雄,想不到竟成了無後之鬼。”十六國時期前燕的建立者叫慕容皝,即前燕文明帝。
慕容皝的次子慕容儁,是前燕第二任皇帝,即景明帝。慕容儁去世前,因太子慕容暐才十一歲。託孤於四弟慕容恪,封太宰、錄尚書事,行周公事,總攝朝政。
慕容恪執政期間,擊敗高句麗,又奪取了洛陽。臨死前,向侄子推薦了五弟慕容垂輔佐。前秦滅前燕後,慕容恪又謀復國,為後燕開國皇帝,即成武帝。
另一位慕容德也是慕容皝的兒子。後燕為北魏所敗,疆域被截成南北兩部分。慕容德於滑臺自稱燕王,史稱南燕。
這三位就是慕容父子念念不忘的“偉大祖宗”,朝思夜想復國大燕,但只是白日做夢,連紙上談兵都達不到。所以最後慕容復瘋了的情節,在慕容博時期已經是妄想症患者了。
小說中,喬峰拜把兄弟的大遼皇帝是遼道宗,其繼位時間在1055年。而南燕滅亡在410年,後燕滅亡在409年。所謂慕容復國,就如同今天信心滿滿恢復元朝。
應該是整個慕容氏。慕容復祖上建立的“大燕”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他們都是鮮卑貴族,這個家族曾先後建立過四個燕國,還出過不少能征慣戰的名將,慕容皝正式建立前燕國後,至少有三場大戰都與這個家族相關。
第一場是廉臺之戰,主角是慕容皝之子慕容恪,對手是一代梟雄冉閔。戰鬥開始,慕容恪在他面前連敗十戰,後來別出心裁地把騎兵當步兵使,組成嚴密的防禦戰陣,等輕敵的冉閔來進攻時,埋伏在兩翼的部隊趁機從兩側夾擊,果然大獲全勝,冉閔也被俘虜,不久在遏陘山被處決。
第二場是枋頭之戰,這是一場經典的追擊+伏擊戰,主角是慕容垂,當時東晉大將桓溫領軍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慕容垂領軍與他相持了很久,桓溫因補給不暢而撤兵,但做好了嚴密的斷後工作。慕容垂料定了這一點,並不急著追趕,而是派弟弟慕容德埋伏在襄邑一帶,自己領兵在後面不緊不慢地跟著,等晉軍接近襄邑、鬆懈下來時,指揮燕軍突然進攻,晉軍慌忙撤退,卻掉入了埋伏圈,在慕容兄弟的夾擊下大敗。
第三場大戰也很有名,慕容垂還是主角之一,只是這一戰風水流轉,慕容氏成了輸家。當時他們與剛崛起的另一家鮮卑貴族——拓跋氏隔黃河對峙,留在都城的慕容垂忽然身染重病,他的兒子、燕軍統帥慕容寶掛念父親,又認為對手不可能渡河追擊,於是趁夜悄悄撤軍。偏偏人算不如天算,當夜寒風驟起,黃河冰封,拓跋氏的魏軍趁機渡河追擊,最後在一片大湖旁追上,在夜襲中大破燕軍,使慕容氏遭受了重創。 次年慕容垂領兵欲復仇,經過當年的戰場,只見遍地屍骨,燕軍士卒無不放聲大哭,當時年已古稀的慕容垂也是悲從中來,當場吐血,不久以後便染病而亡,燕國從此走向了衰落。 慕容氏慘敗的那個地方叫參合陂,那一戰叫參合陂之戰,正是《天龍八部》中的慕容氏絕學——參合指的由來,慕容氏的住處也叫參合莊,金庸之所以這樣命名,顯然是為了體現慕容父子不忘國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