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志博雲天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肯定很早就對寒暑更替、日升月落這些時間現象有了感受,所以人有時間觀念肯定是很早的事情,在人類社會形成的時候,我相信就已經有一定的時間觀念了.而四季、月圓缺和日升落,應該自然而然成為最早的時間標誌吧.在很古的時候,人們沒有準確計量時間的工具,只是以太陽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因此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語.但是,中國到了周漢時期,就有了計量時間的儀器.最早的計時器是一種水時計——漏壺,據《隋志》記載:“漏刻之制,蓋始於黃帝.”足見其出現之早.漏壺 日晷另一種計時器叫做日晷,它是在圓形的石板中間豎立一根鐵針,石板周圍刻著時辰標記,隨太陽的東昇西落,鐵針的影子就能指示出時間來.元代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立的觀星臺,表高40尺,圭長128尺,重18噸,使日影長度讀數可準到0.1毫米.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還存有日晷這一古老的優秀文化遺產.十六世紀中葉,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從教堂中的吊燈中受到啟示,發明了擺鐘,從此鐘錶就誕生了.不過,當時鐘錶極其簡陋,只有一根指示“小時”的時針,只有到了十八世紀才出現了分針,秒針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的.人們將一天分為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一秒鐘就是一個平均太陽日的1/86400.

    至於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統一時間的,應從“公元“開始。“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即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酥誕生在古羅馬的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並且主張以耶酥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援.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曆時,繼續採用了這種紀年法.由於格里高利曆的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所以被稱為公曆.從此,教士所臆造的耶酥誕生的年份便被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曆紀元.1884年,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威短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標準“時區”的起點.10月13日這一天是採用格林威尼時間為國際標準時間日.當格林尼治天文臺確定自己的子午線時,世界上有些國家根據本國的地理條件,也確定了自己的子午線,這樣就容易造成混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884年10月13日,2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就使用統一的國際標準時間和統一的子午線問題作出決議:“會議向與會國政府建議,將透過格林尼治天文臺子午儀中心的子午線規定為經度的本初子午線.”於是,透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線被世界公認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和世界“時區”的起點,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從此誕生.格林威尼位於倫敦東南、泰昭士河畔.英國皇家天文臺曾經設立在這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格林威尼雖然已經遷到東南沿海的赫斯特孟騷,但天文臺的舊址仍然繼續被用作零度經線的位置.格林尼治時間是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標,後來人們發現地球的自轉有逐漸變慢的趨勢,並有季節性的變化和突然的不規則變化.因此,在1979年末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無線電行政大會上透過決議,確定用“世界協調時”取代格林尼治時間,作為無線電通訊領域內國際標準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1月中旬想到國外旅遊,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