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現在還是你信不信?古代姓氏是分開的,姓是大貴族徽示,氏乃其分支,多以封地、官爵為氏。譬如《羋月傳》、《大秦帝國》中有個人物,樗裡疾,他不是姓樗裡,他是秦孝公的兒子,封地在樗裡,所以是嬴姓樗里氏。

    嬴姓作為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姜姒姚嬴妘媯妊),先祖為五帝中的少皞(嬴姓,名摰),《史記 秦本紀》就有,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蜚廉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秦氏、趙氏。這就是嬴姓十四氏,秦國國君,正式姓氏是嬴姓秦氏,而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則是嬴姓趙氏。

    而且現在中國第一大姓李姓,也是嬴姓分出來的。

  • 2 # 在野武將

    這個問題很重要,關係到西周的上層社會和魏晉南北朝究竟有什麼區別。簡單說的話區別很大。

    根據《史記·秦本紀》,嬴氏至少可以上溯到非子(約公元前9世紀)。非子擅長養馬,所以有人將他推薦給了周孝王。孝王就用他做專門養馬的大臣,賜姓嬴氏,把秦地作為他的“邑”,用來延續家族的祭祀。從此他號為“秦嬴”。(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從秦贏以後,他的後人就是西周的“陪臣”。到了西周後期,西戎犬戎伐周的時候,秦襄公展露出頭角。他組織軍隊,匡救周室,頗有戰功。經過多年的戰鬥,到了襄公的十二年,一路打到了岐一線,把戎人趕走了。這樣一來,他就集合有周的餘民,在岐以東的地方定居下來,並且把岐以東的地方作為土地獻於周室。又很多年,到了襄公四十年(即28年後),周室東遷雒邑,襄公又派兵護送。平王就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此處依據程平山《秦襄公、文公年代事蹟考》)。

    從中,我們或可以看出嬴氏家族和南北朝的世家大族的本質區別。關鍵是嬴氏家族有著明確、穩定的封邑。其官、其爵、其封邑、其家族四者是聯絡在一起的,共同構成了家族的身份認同。

    維繫中古世家大族的,則是他們的譜牒,就是我們說的家譜。任官、封爵、封邑只是家族中不同個人取得的成就,雖然會給家族貢獻聲望,但本質上不影響家族的構成方式。

    舉個例子,范陽盧氏是中古的名族。家族又以血緣關係分為各房各支。北魏時盧度世官至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封固安惠侯。他有四個兒子,後來開枝散葉,就成為范陽盧氏的北祖四房。這些范陽盧氏的子弟,不會認為“平東將軍、青州刺史”這樣的官職和自己有什麼關係。他們以恩蔭或者察舉入仕,就要和所有人一樣從基層開始歷練。經過幾代人以後,家族子弟也會分佈在全國的許多地方,在各地仕官或購置土地。同時,家族並沒有一片一以貫之的封地,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援。家族不同分支也許會在不同地方置業定居——雖然,他們可能會傾向於安葬在相近的地方。總之,把整個家族維繫起來的,就不是某個祖先的職官、爵位與封地了。

    另外,中古的大族子弟雖然也有封爵,但這只是頭銜而已,即使是食實封,也只是獲得其租稅。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一些人在本縣、本郡出任縣令、太守。一些地方,甚至一個家族幾代人,先後出任縣令、郡守。(見窪添慶文《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官的本籍任用》)。然後,即使如此,這一縣、一郡,也與封邑相去甚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里士多德為什麼說“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