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放飛
-
2 # 如果當時不煽情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主張的就是黃老之治(黃”意指黃帝,“老”意指老子,黃老學派則意為以黃帝為依託,發揚老子思想的一個學派。)
主張的就是無為而治(所謂的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靠萬民的自為實現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實現無治無不治。)
最終開創了文景之治,為武帝的開疆拓土,揚名中華奠定了基礎。
擴充套件資料:
無為而治在西漢初年的例項
初幾代統治者常常以秦亡為戒,認識到要取得一個相對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須努力緩和階級矛盾,與民休息,實行無為而治。
於是,來自於黃老思想的君道無為、刑德相輔、節慾崇儉、愛民養民的觀念就很快轉化成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統治政策。劉邦去世後,孝惠、高後相繼當政。
文景二帝繼統之後,也繼續將黃老之術作為治國方針。文帝以一藩王繼承大統,其時羽翼未豐,所以他特別注意信任和依靠前朝重臣,故劉邦時代的功臣周勃、陳平、灌嬰、中屠嘉等人相繼被任命為相。這樣既融洽了新舊君臣之間的關係,又保證了高層統治集團的團結一致。
在文景二帝統治時期,朝野內外,對黃老之術從之者甚眾,著名者除膠西蓋公、曹參之外,尚有陳平、陸賈、黃生、田叔等人。
漢初統治者鑑於秦亡的教訓及漢初社會經濟的殘敗,將黃老之術中的無為而治、節慾崇儉、與民休息的觀念轉化成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
黃老之術反對窮奢極欲,提倡“卑宮室而高道德,惡衣服而勤仁義”,因而,漢初推崇黃老的幾位皇帝都十分儉樸。
最具代表性的是漢文帝,他“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
文帝在營建自己的陵墓時,還明確告訴後人不許起墳,不得以金銀作裝飾,陪葬品都用瓦器。漢初諸帝為了達到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目的,對農業更是十分重視。劉邦在統一戰爭剛一結束時就宣佈復員軍隊,釋放奴婢,要求因戰爭而流亡的人口返鄉歸農,復故爵田宅。
他們還制定了許多具體的措施,如把務勸農桑、人口增加、土地開墾與否作為地方官吏考核的標準;設立“力田”官以勸農;將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以減輕農民負擔;實行貴粟政策以提高農產品價格;又允許百姓入粟拜爵、入粟贖罪。
將一年服一個月的徭役改為三年服一月,在“募民徙塞下”、實行屯戍制度後,甚至一度取消了戍卒令。這些政策的實施,使漢初社會經濟迅速得到復甦與發展。
-
3 # 職場通行證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主張的就是黃老之治(黃”意指黃帝,“老”意指老子,黃老學派則意為以黃帝為依託,發揚老子思想的一個學派.)主張的就是無為而治(所謂的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靠萬民的自為實現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實現無治無不治. ),結果開創了文景之治,為武帝的開疆拓土,揚名中華奠定了基礎!
回覆列表
採用道家治國思想的,只有西漢初年,自劉邦建國到漢景帝這段時間,“文景之治”就是道家“無為而治”的結果。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