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84119209368

    真心實意

    釋義: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發音:zhēn xīn chénɡ yì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讀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

    成語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成語舉例:〖示例〗古人質實,不尚智巧,言論未詳,事實先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宋 陸九淵《與朱元晦書》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

    產生年代:春秋

    心口如一

    釋義:心裡想的和嘴裡說的一樣

    讀音:xīn kǒu rú yī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

    信誓旦旦

    釋義: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讀音: xìn shì dàn dàn

    出處:《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推襟送抱

    釋義:襟、抱:指心意。向對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讀音: tuī jīn sòng bào

    出處:《南史·張充傳》:"所可通夢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

    推誠佈公

    釋義: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讀音: tuī chéng bù gōng

    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1、習用的古語。

    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襲前人成語,當以奇異自強;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凡作倔強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不節烈( 中國 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

    2、指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大多由四字組成。

    清·任泰學 《質疑·經義》:"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當時成語。"趙樹理《金字》:"我想了一陣,想出個模稜兩可的成語來,寫了"有口皆碑"四個大字。"

    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箭魚常見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