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博物館,位於海陵島十里銀灘風景區西面,背山面海,風光宜人,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正式動工,2009年11月基本完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主體工程建基面積12288平方米,層高三層,總建築面積19409平方米,是一家以“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的專題博物館,其船上文物價值連城,國家一級文物之多為世界罕見。該館總投資約2億元,整體建設用地達12.9萬平方米,控制用地10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1.75萬平方米。由廣州瀚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精心製作而成,創意緊扣海的主題,而且功能、結構、形式、文化內涵高度統一。由五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外形猶如古船的龍骨,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鷗。
“南海I號”宋代沉船1987年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陽江市海陵島30多海里的海區意外發現。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初步推算,“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 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約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 專家從船頭位置推測,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儲存相當完好,船體的木質仍堅硬如新。這艘沉船的出現對中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文物長久儲存的科學規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標本。同時,它也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 。
“南海I號”是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產,她所載文物反映了中國宋代的社會生產、社會生活、文化藝術與先進科學技術,為“海上絲綢之路學”研究古代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及研究中國古代的“來祥加工”等提供了極好素材,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對外貿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成為世界考古界和探險界關注的焦點。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2005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博物館主體工程由五大“關聯艙體”組成,水晶宮是五大“關聯艙體”中最大的一個艙體,“南海I號”宋代沉船就是安放在水晶宮裡,其水深12米,水質、溫度及其環境都模擬沉船當時所在的海底環境引數人工合成建設。2007年12月23日,“南海I號”整體打撈出水,2007年12月28日順利進館。2009年12月25日上午10時,備受矚目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迎來開館時間,面朝大海,盛大的開館慶典在海陵島十里銀灘“南海一號”博物館廣場舉行,從此,中國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的歷史再次被改寫。
廣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將成為以“文物保護、協調環境、旅遊開發”為出發點,以文物保護為核心,以注重環境和生態保護為原則,以“藏以文化底蘊,寓意時代意念,融以自然神韻”為目標的“世界一流、亞洲一流”的現代化專業性水下博物館。在博物館周邊興建有娛樂城、潛水俱樂部、風帆俱樂部、賓館、海水浴場、海文化表演廣場以及旅遊娛樂商業街等輔助設施。專案設計將嚴格遵守以文物保護為核心、注重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原則,確保建成後與博物館主體相配套。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博物館,位於海陵島十里銀灘風景區西面,背山面海,風光宜人,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正式動工,2009年11月基本完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主體工程建基面積12288平方米,層高三層,總建築面積19409平方米,是一家以“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的專題博物館,其船上文物價值連城,國家一級文物之多為世界罕見。該館總投資約2億元,整體建設用地達12.9萬平方米,控制用地10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1.75萬平方米。由廣州瀚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精心製作而成,創意緊扣海的主題,而且功能、結構、形式、文化內涵高度統一。由五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外形猶如古船的龍骨,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鷗。
“南海I號”宋代沉船1987年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陽江市海陵島30多海里的海區意外發現。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初步推算,“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 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約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 專家從船頭位置推測,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儲存相當完好,船體的木質仍堅硬如新。這艘沉船的出現對中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文物長久儲存的科學規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標本。同時,它也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 。
“南海I號”是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產,她所載文物反映了中國宋代的社會生產、社會生活、文化藝術與先進科學技術,為“海上絲綢之路學”研究古代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及研究中國古代的“來祥加工”等提供了極好素材,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對外貿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成為世界考古界和探險界關注的焦點。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2005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博物館主體工程由五大“關聯艙體”組成,水晶宮是五大“關聯艙體”中最大的一個艙體,“南海I號”宋代沉船就是安放在水晶宮裡,其水深12米,水質、溫度及其環境都模擬沉船當時所在的海底環境引數人工合成建設。2007年12月23日,“南海I號”整體打撈出水,2007年12月28日順利進館。2009年12月25日上午10時,備受矚目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迎來開館時間,面朝大海,盛大的開館慶典在海陵島十里銀灘“南海一號”博物館廣場舉行,從此,中國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的歷史再次被改寫。
廣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將成為以“文物保護、協調環境、旅遊開發”為出發點,以文物保護為核心,以注重環境和生態保護為原則,以“藏以文化底蘊,寓意時代意念,融以自然神韻”為目標的“世界一流、亞洲一流”的現代化專業性水下博物館。在博物館周邊興建有娛樂城、潛水俱樂部、風帆俱樂部、賓館、海水浴場、海文化表演廣場以及旅遊娛樂商業街等輔助設施。專案設計將嚴格遵守以文物保護為核心、注重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原則,確保建成後與博物館主體相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