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國演義》表現的主題思想:

    1、《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說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小說裡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

    2、《三國演義》透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為了總結歷史的興衰規律。或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種歷史迴圈論或是宿命論的思想。然而,至少從《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週末七國分爭”至清代,這一規律還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3、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小說一直把蜀漢作為中心來描寫,尤其是透過劉備這位仁君的形象和諸葛亮這位賢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擁劉反曹”的主題,表達了人民群眾的願望。

    作為蜀漢對立面的一個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說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徵,作品正是透過對這一人物的針砭,體現了人民群眾憎惡暴君、反動動亂的願望。

    4、作品透過“桃園結義”的故事,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從而表現出明顯的“信義”思想。小說一開篇就是“桃園三結義”,“義”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終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透過關羽這一形象,典型地宣揚了“義”的思想。

    作品中還多處表現了關羽的忠義性格。實際上,作品中突出表現的正是關羽“義”的一面,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是作為一個“義”的典型而出現的,“義”是關羽性格的基調。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精神當中“義”的人格化。

    5、作品透過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種事件,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歷史上各種鬥爭的經驗和智慧。《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一大批智慧型的人物,比如蜀國的諸葛亮、龐統、徐庶、姜維,魏國的曹操、司馬懿、苟或、鄧艾,吳國的周瑜、魯肅、陸遜這些智慧型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作者用力最多、傾注感情最深,也是作品中佔用篇幅最大的一個人物,因此,有人說諸葛亮才是《三國演義》的真正主角。這也明顯體現了作者羅貫中的鄉土觀念。實際上,作品中的諸葛亮是作為一個“智”的典型出現的。

    擴充套件資料:

    藝術特色

    羅貫中將來自雅、俗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融為一體,並按自己的主體認識、價值觀念和藝術好惡加以扭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蘊涵。

    在《三國演義》中,既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又沉澱著廣大、深沉的民間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同時也是一部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三國史事的歷史著作不僅為《三國演義》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時歷史意識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學意識也直接影響了小說的創作模式和基本傾向。

    求實傳真精神與經世意識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徵,體現在史書編撰中要求編撰者必須採取客觀的態度,同時又重視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探求,以達到“資治”、教化等目的。這些特徵在《三國演義》中都得到了比較好的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亞k5氣門間隙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