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05434994244

    明洪武年間,倭寇屢屢進犯我沿海各地,燒殺搶掠,為所欲為,當地百姓深受其害。朱元璋派信國公湯和再次出征,抗擊倭寇。湯和當時雖已是花甲,但他仍以國家和百姓利益為重,毅然重披戰甲,鎮守浙東沿海防務。他督察三北沿海一帶地形時,發現這裡曲折迴旋,水脈充沛,是個上選的設衛建所之地,便設立了一衛(觀海衛)兩所(龍山所、三山所),抵禦倭寇的侵襲。

    山腳下唐家有個唐長明,為人聰明,很有計策,聽說唐家和鳴鶴場人為造衛要大動干戈,於是,他就思索了一番,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

    第二天,唐家人就宣佈一條訊息,為了減少爭吵,使造衛一事順利進行,決定採用古老的辦法,進行稱土,哪地方土重,就把衛城設立在哪裡。鳴鶴人一想,認為這是公平的,就應了。

    但是,當稱土開始時,嗚鶴場人才發覺自己上當了,原來嗚鶴的土地經過多年耕耘,土質很鬆;而唐家地處沿海,山前上泥塗地,因此土就重。不言而喻,那當然是唐家人贏了。

    造衛地址確定了,但是建造城牆需要大量的材料,尤其是築牆用的泥土問題尤為突出。如果從外地運進,既勞民傷財又費時,效率也不高。湯和為此事傷透了腦筋。

    信國公湯和日思夜想,兩鬢的白髮彷彿一下子增多了。

    “得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他多次召集部下一起出謀劃策。大夥兒雖然方案想了一套又一套,但最終由於有缺憾,又被一一否定。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期間當他接到附近有倭寇前來騷擾的情報時,更覺憂心。

    一日午後,他又為這件事煩心,便走出營寨,邊想邊朝建城牆的地方走去。突然從前方一個小村莊裡傳來了喧囂聲,把他從沉思中喚醒,便循聲而去。他看到那裡有許多人在忙碌著,有的拿著鐵鍬在起勁地剷土,有的吃力地挑著泥擔,有的兩人一組小心翼翼地抬著一塊大石頭。原來村裡一戶人家重新建房,在打房基。他們把原來牆裡挖出來的泥挑去填房基,真可謂一舉兩得。

    看著眼前的一幕,湯和腦中靈光一閃,茅塞頓開, “我何不也這樣做! ”他情不自禁地自語著,滿心愉悅,彷彿連日來壓在他心上的一塊石頭被搬走了似的,連忙轉身往回走,此刻信國公的腳步顯得輕鬆多了。

    回到營房,他立即召來部下,告訴他們自己剛剛由百姓建房所得到的啟發:在衛城四周挖護城河,再在城中挖池塘,用挖出的泥塊築城牆,水可以日常所用,也可以防火。他開玩笑說:“這麼簡單的辦法我先前怎麼都想不到呢,真是年老不中用了。”大夥兒都笑了。大家都認為這真是一箭雙鵰的計策,於是在細節處又斟酌了一下,制定了一套合理、便捷的城牆建造、佈局方案。老百姓知道終於可以動工造城抵禦倭寇了,非常高興,奔走相告。

    於是,當太陽剛從東邊探出頭時,工地上就熱鬧起來了。看,將士們來了,村裡的男女老少來了。大家幹得熱火朝天,直到黑夜把整個天空籠罩住,才懷著滿心的愉悅收工回家。

    在軍民的齊心協力、艱苦勞動下,工程進展得很快。不到半年時間,就挖通了護城河,採石於黃山(今留下采石後的石孔潭),築起堅固的城牆。隨後,湯和又帶領大家在護城河上造了四座吊橋。

    從此,觀海衛城牆高高聳立,猶如一道道堅不可破的抗倭屏障,有力地抵禦了倭寇的侵犯。因為登上浪港山就可見到北邊的海,所以就把這衛叫觀海衛,那山也隨之變成衛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溫控制器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