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36733610099

    核磁共振是在固體微觀量子理論和無線電微波電子學技術的基礎上被發現的。核磁共振經過了 70 多年的發展和應用,已經成為在物理、 化學、醫學、生物、地質、材料、能源領域的強大工具。

    現代科學的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如今液體核磁、固體核磁、核磁共振成像在理論上相互補充,在使用技術上彼此借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共同繁榮了核磁共振學科。

    1882年

    尼古拉斯·特斯拉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發現旋轉磁場,奠定了電磁學理論基礎,後來以他名字命名了磁力線密度單位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界的重大貢獻。

    尼古拉斯·特斯拉

    1938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西多·拉比(Isidor Isaac Rabi)使用分子束方法發現在磁場中的原子核會沿磁場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無線電波之後,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發生翻轉。這是人類關於原子核與磁場以及外加射頻場相互作用的最早認識。由於這項研究,拉比於194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伊西多·拉比

    1946年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Bloch團隊用感應法和哈佛大學的Purcell團隊用吸收法幾乎同時分別獨立測得水和石蠟得核磁共振吸收。

    Bloch

    1950年代

    美國科學家赫曼(Herman Y. Carr)獲得了第一幅一維MR影象。他的博士論文發表於1952年,描述了在磁場中使用梯度的第一個技術,是磁共振成像的第一個例子。

    Herman Y. Carr

    1958年

    穆斯堡爾發現了Ir原子核在低溫下的r射線的共振吸收,它是原子核基態與激發態之間發生的核共振現象,穆斯堡爾在196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穆斯堡爾

    1966年

    瑞士Ernst團隊發展了脈衝傅立葉變換NMR測譜方法,這一革命性的飛躍極大地提高了NMR測量的靈敏度和解析度,使高解析度的NMR譜儀的應用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Ernst也因此獲得199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Richard R. Ernst

    1971年

    雷蒙(Raymond Damadian)發現了在磁激條件下,核磁共振對健康細胞和癌症細胞原子核的影響是不同的,它們從高能狀態返回平衡狀態時,癌細胞原子核所用的時間要長的多。1972年雷蒙申請了發明專利:探測組織中癌症的裝置和方法。

    Raymond Damadian

    1973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Lauterbur在Nature雜誌上首先發表了一種叫“Zeugmatography”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的論文,緊接著Mansfield又發表了"選擇激發序列"的成像方法,從此核磁共振成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如今,核磁共振成像已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屬於三甲醫院必備影像裝置。

    Lauterbur

    Mansfield

    結語: 這裡僅僅記錄了核磁共振發展中的一些片段,其實有大量科研和應用人員為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人,為核磁事業奮鬥幾十年。正是這些默默投入精力的科技工作者把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推向了快速車道。我們應該感謝所有已經和正在為核磁共振發展做出貢獻的人。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疆spark曉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