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麟之雪
-
2 # 積木育兒
首先我要肯定的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是很需要的,但要注意時機和方式方法。
其實死亡這個話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是有機會接觸到的。比如樹葉花朵從綠變黃再變枯萎掉落,小動物從生命力旺盛時期到年老再到死亡離去,甚至他人的離去,這些都是我們無力改變和掩飾的事情,有些孩子也有可能在他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親人的離去。這些情況下,您和媽媽給孩子講解“死亡是什麼”這一點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直面死亡,傳遞關愛與堅強,是一個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好機會。
1、有效的生命教育
首先您和媽媽要注意的一點是,(重點來啦,敲黑板!!!)對於生命教育,不要對孩子避而不談或是隨意糊弄,不僅不利於孩子內心的成長,而且還會陷入不斷圓謊的狀態。
雖然不去給孩子談論死亡話題,不會影響到生活,但如果不跟孩子好好解釋清楚,孩子會對死亡產生疑惑和恐懼,這樣是會衍生出其他問題的。比如您家孩子出現“不想爸爸死”這樣的焦慮情緒,如果未來當孩子直面死亡的時候,會很有可能形成心結,讓孩子感到不安全。
2、減輕孩子的恐懼
每個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解釋死亡所用的方式都會不同,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要直面生命的過程,告訴孩子生活裡永遠伴隨著關心和愛護,鼓勵他勇敢和堅強。
解釋的時候可以藉助周圍的東西,比如枯黃的樹葉,枯萎的花朵等等,讓孩子瞭解到生命的寶貴,避免孩子拿死亡當成兒戲。
3、學習生命的全程
您可以用孩子小時候的照片或是影像、您和媽媽小時候的照片、去世長輩以前的照片等等,讓孩子瞭解生命的過程,減輕孩子的恐懼,並且您還可以在這期間加入一些安全教育,讓孩子有保護和愛惜自己的意識,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哦!
-
3 # 萌媽愛學習
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既然避免不了,就不需刻意避開。
在和孩子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要選好時機,講究方法,在他能夠理解和承受的範圍內講。
對於幼兒園以前的孩子,孩子不問,我們不主動提,除非他問或者身邊遇到了生離死別的事,再說給他聽。
講呢,要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語言,編一個小童話,讓他從心裡容易接受,不宜深,點到為止。
另外,在和幼兒園以前的孩子談論死亡時,切記,不要為了鍛鍊他的獨立自主意識,很直白的跟他說:“要學會自己做事,不然爸爸媽媽死了怎麼辦?”
此階段的孩子依賴性還很強,我們是他的天,他的地,突然告訴他,我們不在了,他會很害怕,覺得天塌了,爸爸媽媽不愛他了。
想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方法很多,不一定非得用死亡來激勵。
等孩子上了小學,有了一定的認知,可以深入的跟孩子聊一聊。此時,再和他說:“爸爸媽媽不在了,你怎麼辦?”他不會像小時候感到恐懼,而是思考:真的,爸爸媽媽不在了我怎麼辦?
還是那句話,死亡可以談 ,要選對時機,講究方法。
回覆列表
孩子已經被你父母溺愛快成為壞孩子了,人死後靈魂出竅可能去往另一個世界也有可能停留在這個世界!
吃飯喂,走路抱、脾氣也不好這樣的孩子毀了一生父母也有錯想想以後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混混還是️愛的人.....!
你如果是合格的家長就不應該讓孩子在這樣下去,可以去看通靈之戰人死後有沒有靈魂。
去微博找蘭海schwabing或者下載蘭海說成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