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學不知
-
2 # L大叔說心理
在勸解別人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站在對方角度上,也就是說事情並沒有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總是以旁觀者的方式來對待別人和勸解別人,因為事情本身沒有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總能用理智和冷靜的思考去說別人的事,但是一旦事情發在我們自己身上時,我們對別人說的那些大道理,到了自己身上我們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的思考,就像郭德綱說過的那句話:連你發生了什麼事兒都不瞭解,就勸你大度一點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天上打雷時候容易劈到你
-
3 # 水色離騷V風再起時
我們有的時候勸別人很有耐心,就是因為事兒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通常看事情不帶太多的情緒,並且從這個角度也看到的比較全面。—— 所謂“旁觀者清”
不管“當局者”最終能否聽得進去,我們只需儘量把該說的都說清楚了,怎麼選擇由他們自己做決定。(再說白了,都是成年人,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
我們一旦自己遇到事兒了,反而會聽不進別人的勸解,那是因為自己走進“當局者”的位置去了,看事情的角度難免會有“死角”,並且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總不可避免會產生焦慮、困惑等各種情緒,以至於一時無法冷靜與理智的去思考問題。——所謂“當局者迷”
這種“迷”可能只是短期,也可能會很久……還看何時走出這種“患得患失”的心境。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自己的選擇還是得自己負責,這種壓力“局外人”體會不到。
有時等冷靜下來再想想,會發覺曾經強烈排斥過的別人的意見其實也沒錯,而有些當時覺得很快能接受的建議也未必就對(那隻不過是自己正好想聽的),為什麼呢?因為事後再看問題,我們又重新站到了“旁觀者”的位置……只可惜,已經做出的選擇,無論對錯很少再會有重新選擇的機會。
所以,儘量不要在帶有情緒的時候去做選擇,儘量等冷靜下來以後再決定……
記得有個人這樣說過:
抽離一點,以第三者的角度看一些事總比置身其中來得客觀。——張國榮
-
4 # 艾喜和
水深則流緩慢,人貴則語遲。
很多人的煩惱往往都是自己先亂了陣腳。
就好比教導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和顏悅色,一到自家孩子就火冒三丈一樣。
因為事不關己,則可以理性客觀的分析對待。
由此,我們應該反向思維,以後再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應該跳出來,隔岸觀火,讓自己有個客觀全面的視角,不要點火就著,失去正確的判斷。
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看身邊人發生的千奇百怪的各種疑難雜事,再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候心態就會平和些,也能有個理性的應對。
所謂物極必反,事緩則圓。
自己遇到事情,首先要有耐心,先是冷靜的接受,客觀的分析利弊得失,然後在接受不能改變的,彌補可以完善的。
既然可以做到勸解別人的時候條條是道,那麼那些原理同樣適合自己。
事情發生了,寵辱不驚的盡力處理好。
事過則往,不再糾結於已經發生的不理想,
眼光放長遠,我們活著的目的是讓自己開心快樂,
那就心向Sunny,只記住積極向上的精彩片段,
輕裝上陣,以最好的心態迎接每一天的朝陽。
回覆列表
那是,因為不攤在誰身上誰不會知道其中點點滴滴的痛和苦和難,或心酸。
有句諺語;勸人勸不得
因為當事人明白其中,錯中複雜的內容。勸人的人充其量是你們之間關係比較好些的朋友或同志。他們怎知道其中的真實題意。所以,不攤在誰身上誰就不會糾結。
再說,勸人,勸人,顧名思義,說一半留一半這是勸人的水準,不可把話說絕。之所以勸人容易接受難,不然屢教不改這句話就不存在了。
20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