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記
-
2 # 秉筆春秋呂書生
首先關羽確實是愛護士兵的,《張飛傳》“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名將們帶兵要麼靠法度比如於禁,要麼靠恩情。
至於為何被士兵拋棄,就看這段記載吧,《呂蒙傳》“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呂蒙奪了荊州,約束手下士兵不能實行“三光”政策,卻對不能動百姓一根毫毛,為此呂蒙還砍了一名士兵殺雞儆猴。
這麼做的目的就看這一段,還是《呂蒙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
關羽是回來了,但是要面對呂蒙的攻心計,他手下計程車兵都是荊州人,家屬正好都落在呂蒙手裡,要是呂蒙不控制士兵,任由他們在城裡肆虐,那面對的就是關羽和一群眾志成城計程車兵,然而呂蒙這一手玩得漂亮,成功瓦解了關羽軍計程車氣,甚至不少士兵不惜叛逃也要回去和家人團圓,所以呂蒙要面對的人只剩關羽了,沒牙的老虎還不好收拾?
所以,關羽被士兵拋棄就是因為,呂蒙手裡有他們的家人,還善待了他們,不戰而屈人之兵。
調侃一句,關羽愛兵如子,都想當士兵們的爹了,那還得了,哈哈哈
-
3 # Assassin克里奧帕特拉
這個問題實際上三句話就能說明了。
1.忠孝不能兩全;
2.百善孝為先;
3.屁股決定腦袋。
尤其在古代這種提倡孝道的社會氛圍,如果忠孝衝突了,那就得看屁股坐什麼位置了。
歷史上大義滅親,忠勇殉國的將軍是很多的,但是你見過有幾個士兵是這樣的。
將軍死戰不降,一方面是受“食君之祿,報君之恩”觀念的影響,“一死報君恩”是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古代人的最高追求;另一方面,是位子坐得太高,被逼的。哪怕已經慌成狗,不行,架子還是得擺出來,哪怕死了後世也會給一個正面評價,好歹也能留名清史,不虧。
相比之下,士兵就沒這麼多條條框框,打不過降了就行了唄,反正又沒人認識我,保命要緊。況且投降之後大機率被遣散,然後回家孝敬父母,守個一畝三分地老老實實過日子。
-
4 # 小3元
從士兵角度看:1.“愛兵如子”,卻不是親爹。2.吳軍沒有燒殺搶掠,士兵聽到自己的家人沒有被害,心懷感激,都想早點和家人團聚。3.羊群效應。4.兵威,眾人活,兵敗,眾人亡,走即活,留則亡
-
5 # 在野武將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主要關係到劉備治下的兵制,和曹魏兵制有很大不同。
曹魏兵制,採取“人役戶居各在一方”的做法。這就是說,士兵駐防的區域,和他家人生活的區域,要足夠遠。比如我在曹魏勢力當兵,我駐紮在襄陽,那我的家人就不能在襄陽郡,甚至是周圍的地方,要安排在很遠的曹魏腹地。
這樣的好處很明顯,就等於把士兵一家人握在手裡做人質了。想象一下,當關羽圍著樊城的時候,裡面計程車兵就是想投降,也不可能。為什麼呢?自己全家老小都在曹操手上,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堅守。
劉備治下就不同了,並沒有採取這種不顧人倫的制度。關羽治下計程車兵,他們的家就在荊州或附近,並沒有遷到益州去。當然,關羽對他們也很好。然而糜芳這個敗類把荊州交給呂蒙以後,情況就不同了。關羽軍士兵的家人都到了呂蒙手上。畢竟,普通人,能做到舍小家為大家的,真是太少了。這樣一來,這些士兵也做鳥獸散,和家人團聚去了。
所以,劉備與曹操治國性格不同,在正史乃至制度設計上,都有相當的反映。
回覆列表
關於愛兵如子這個沒有典故可以論證,即使真的是愛兵如子,但是關於的傲氣,鐵骨錚錚是有典故記載的,心高氣傲,蔑視很多人。 關於對士兵是很嚴格的, 就跟現在的有些老闆一樣,如果傲氣的對待下屬員工,員工也最終只是會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