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90972604977

    原文:

    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勳,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輕敵也。關羽手殺哀紹二將顏良、文丑於萬眾之中。及攻曹仁於樊①于禁等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禽,以敗大事。

    西魏王思政鎮守玉壁②,高歡連營四十里攻圍之,餓凍而退。及思政徙荊州③,舉韋孝寬代己,歡舉山東之眾來攻,凡五十日,復以敗歸,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④為行臺治所,致書於崔猷, 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穎川⑤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遣良將守穎川,則表裡俱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豈足為患?”宇文泰⑥令依猷策,思政固請,且約:賊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已而陷於高澄,身為俘虜。

    慕容紹宗挫敗侯景,一時將帥皆莫及,而攻圍穎川,不知進退,赴水而死。

    吳明徹當陳國衰削之餘,北伐高齊,將略人才,公卿以為舉首,師之所至,前無堅城,數月之間,盡復江北之地。然其後攻周彭城,為王軌所困,欲遏歸路。蕭摩何請擊之,明徹不聽,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間,水路遂斷。摩訶又請潛軍突圍,復不許,遂為周人所執,將士三萬皆沒焉。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

    譯文:

    從古到今,威名赫赫、功高蓋世的將領元帥,在晚年出現失誤以致不能善終的,大多數是因為居功自傲、大意輕敵。劉備手下的大將關羽,在萬馬千軍中親手殺了袁紹帳下的名將顏良、文丑。等到在樊城攻打曹仁時,又大破于禁等七軍,關羽威震一時,最後竟逼得曹操準備遷都許昌來避其鋒芒,他的威名可謂無與倫比了。可是,高傲的關羽竟沒有識破呂蒙、陸遜的欺詐,最終墮入孫權的計謀之中,父子同時被擒,以致壞了劉備的大事。

    西魏的王思政在守衛玉壁時,高歡連營四十里圍攻他,最終因人困馬乏、天氣嚴寒而退兵。當王思政移鎮荊州時,舉薦韋孝寬代替自己守衛玉壁城,高歡乘機率東魏重兵大舉圍攻玉壁,經過五十天的激戰,東魏損兵折將,大敗而歸,這都是王思政的功勞。在那以後,王思政想把長社縣作為行臺治所,特意給崔猷寫了一封信,崔猷回信說:“襄城郡控帶京師和洛陽,是現在的戰略要害,一旦有敵情,也好相互接應。潁川郡臨近敵境,又沒有山川的險固作為屏障,不如重兵駐守襄城,同時派遣良將守衛潁川,那麼裡外防守都很牢固,人心容易安定下來,即使有難以預測的事情發生,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西魏丞相宇文泰命令依照崔猷的計策出兵,可是王思政再三堅決請求,並立下軍令狀:敵人水攻一年、陸攻三年之內,不再要求朝廷發兵救援。不久,潁川郡被高澄攻破,王思政自己也成了俘虜。

    東魏將領慕容紹宗曾擊敗侯景,當時的將帥都不能和他相提並論,但是在進攻潁川時,卻不懂得進退,最終投水自盡。

    吳明徹在陳國非常衰弱的情況下,率兵向北攻打北齊,(吳明徹)的將略和才學,公卿們把它看作是一流的。他的軍隊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收復了江北的全部土地。但是,後來在進攻北周的彭城時,被王軌所困,王軌計劃切斷陳軍的歸路。蕭摩訶請求發兵擊退王軌,可吳明徹沒有采納,還狂妄自大地說:“拔起敵旗,衝鋒陷陣,是將軍你的事;深謀遠慮,運籌帷幄,是我的事。”在十天之內,陳兵在水上的退路就被切斷了。蕭摩訶又請求秘密突圍,可吳明徹仍然不答應,最終吳明徹被北周軍隊活捉,三萬將士成了北周的俘虜。這四個人所犯的錯誤,如出一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含義書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