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21689491394

    好書的通用標準

    每個人對事物的評價標準不同,同一本書,在不同人眼中所呈現的價值也會不同。但評價是好書還是壞書,依然會有一些內在通用的標準和原則。好書的通用標準,一是科學性,二是建設性。

    1、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書本中的內容不是憑空捏造的,也不是簡單的歸納,而是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有理有據的邏輯推演。例如,科學家的專案驗收報告,他給出的每一個結論,都會用客觀的試驗資料,並以公認的數學、物理定律出發做邏輯推導,所有的結論都是可論證的。

    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科學領域的許多經典,大多具備科學性,例如《歐幾里德原理》、黃昆的《半導體物理學》。在社會科學領域,例如《刻意練習》,書裡面用了大量腦神經科學的試驗來證明作者的結論,也是一本科學性的好書籍。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沒有絕對的科學性,誰也不能保證一個理論是永恆正確的。

    就像牛頓的力學定律奠定了人們的世界觀。在牛頓之前,人們認為是上帝之手在統籌安排世上的一切,大自然是神秘的,不可認識、不可戰勝、不可征服。牛頓定律的出現,讓人們認識到自然界是可以被認識的,其運轉是有其客觀存在的規律的,善用這些規律,人類就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處。牛頓力學的誕生,推動了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多年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出現,告訴世人,自然界還有牛頓定律無法解釋、無法適用的領域。所以,沒有絕對的科學性。

    科學性的重要特徵,就是開放性,承認自己的理論是不完善的,甚至是可以被顛覆的,只要你能拿出證據來,讓我感受到你的觀點的科學性,我都願意接受。

    鄧小平在英文版《鄧小平文集》出版的序言中,就坦誠地寫道:“我同意照講話時的樣子全文編入文集,不做任何改動。如果有一天這些講話失去重新閱讀的價值,那就證明社會已經飛快地前進了,那有什麼不好呢?”這就是一種科學性的開放態度。

    2、建設性

    科學的追求無極限,我們閱讀,也不應該追求極致的科學性,因為世界上不存在著極致的科學性。我們應該朝著科學性的方向努力追求,但不應該苛責完美。

    在科學性之外,我們需要關注評判書籍的另外一個角度,叫做建設性。所謂建設性是指,人們讀完這本書之後,會不會有感悟和啟發。

    每一本書的出版,都是帶著一份使命發行的,它想要傳播某種新理念,解決某個問題,提供某個方法。看一本書是否是否具有建設性,可以看它是否具有以下三者之一:

    一,是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二,是否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三,是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意義、動力和改變,三者有一,我們就可以說這本書具有建設性。同時,我們評判一本書是否對自己有真正的效用,也可以從這三個維度進行評價。

    例如,稻盛和夫的《活法》,對我而言就是一本有意義、給我帶來動力和改變的書籍,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讓我從挫折和打擊中恢復鬥志,積極、認真、努力地對待生活與工作。所以,《活法》對我而言,就是極有效用的,是一本上好的人生之書。

    又例如,熊谷正壽的《記事本圓夢計劃》,這本書沒有賦予我生活新的意義,但是他教授了我一套簡單、易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讓我每天都有強烈的動力去追求夢想,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正向的改變,這也是一本對我有效用的、極具建設性的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幾個人叫趙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