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瀟灑男人76

    一、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二、題材背景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

    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公元220年魏國代漢,終於公元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公元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局面的形成

    東漢中平六年靈帝死,劉辯繼立為少帝。執政的何太后兄何進聯絡西園八校尉之一的袁紹,殺統領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碩。袁紹、何進等密謀盡殺宦官,並召幷州牧董卓入洛陽為援。

    當宦官殺何進,而袁紹又盡殺宦官之時,董卓率兵入洛陽,盡攬朝政。他廢黜少帝,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董卓的專橫激起了東漢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對,釀成大規規模的內戰。

    董卓入洛後,袁紹出奔冀州,東郡太守橋瑁假東漢三公名義,要求州郡興兵討伐董卓,關東州郡紛紛響應。他們分屯要害,推袁紹為盟主,相機進攻董卓。

    經過激烈的混戰以後,到建安元年時,全國形成許多割據區域:袁紹佔據冀、青、並三州,曹操佔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佔據涼州,公孫瓚佔據幽州,公孫度佔據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

    袁術佔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佔據荊州,劉璋佔據益州,孫策佔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佔據交州。此外,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置祭酒以治民。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佔據了原來劉璋(劉焉之子)的地盤。二十四年,劉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據守荊州的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劉備軍相持。

    公元222年,蜀軍出峽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蜀中。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後遷都建業,建立吳國。猇亭之戰以後不久。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考研,作為女朋友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