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呂全忠

    夢筆橋位於文化路上,是蕭山區最古老的橋樑之一。橋北的“夢筆橋”碑上刻:宋葉道卿在《夢筆橋記》說,夢筆橋始建於南朝齊建元中,即公元480年,這樣算起來,夢筆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也正好與北面的江寺始建年代一致。

    儘管它有過幾次重修,如按始建年代,恐怕要超越趙州橋。夢筆橋建造的年代要比趙州橋早150多年,在形體上雖然不能與趙州橋並論,但均屬石拱橋卻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清代時期所修造的,橋通長14.5米,跨徑5米多,橋面寬2.5米,高3.5米。1993年,夢筆橋由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江寺邊,舊時蕭山人稱其為江寺橋,民國早期確定地名,因橋在市之東,便註明其為“東橋”。改革開放初期,開始編纂縣誌,人們才從舊縣誌中瞭解到這座橋竟然還有如此美妙的稱呼“夢筆橋”。

    古文獻上說,夢筆橋和成語“夢筆生花”有著不小的關係。關於“夢筆生花”的典故有多個版本,傳主有江淹、李白、李商隱、紀少瑜等。據不少有心人考證,他們大多認同蕭山的夢筆橋是“夢筆生花”這個典故的原產地。宋王十朋在《會稽風俗賦並序》注中稱“蕭山夢筆驛以江淹得名”。江淹是南朝文學家紫金光祿大夫,傳聞他年少時夢中得到了五色筆,文采勃發,富有才情。而古橋名正是借了“江淹夢筆”之意,所以取名“夢筆橋”,一直沿稱至今。

    城建部門在橋南一塊空地上見了一個“夢筆園”,在橋南堍又鄭重其事地豎起了一塊石碑,請當代書法家祝遂之,題寫了“古夢筆橋”四個蒼勁有力魏碑字,陰面又請業餘書畫高手用行書抄寫了北宋進士、時已從山陰遷居蕭山的華鎮所作的《夢筆橋》詩。(即開頭這首詩)“綠波照日”“碧草連天”“夢傳彩筆”“柳絲欄橋”,真想不到古代蕭山的江寺邊,竟然還有如此的美景。

    有學者認為古時蕭紹運河生態環境很好,兩岸多有各種鳥類,夜晚肘子還唱起棹歌。當時的夢筆橋頭還有一個驛站,有亭臺樓閣,立於古柳河邊。曾聽老人言,當年江寺邊只要腳步聲稍微重一些,就會驚棲息在橋旁、寺邊、寺內樹株上的無數鳥類。橋邊江寺,江寺之西的南宋書法大家張即之寓所“流光堂”,如今新世紀廣場上的縣衙,所有這些建築均由曲折的林間小路相連,加上路邊的茅舍、低矮的瓦屋,運河邊長亭過後是小亭的牽道,那才真正的古風撲面,芳草碧連天。

    縣誌記載在北宋天聖二年(1024),夢筆橋有過一次重修。由縣令李以廷親自主持,江寺僧侶以募捐形式,募集修建之費,並特請葉道卿作《夢筆橋記》,以為後人所記。“.....浙江之東偏會稽為古郡,伯禹啟書而興復......夢筆橋者,乃直寺門絕河流而建之也......”。

    但是夢筆橋的真正聞名還是與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陸游有關。因當時京城在臨安,陸游從家鄉進京,或從家鄉赴任,或從外地回鄉,均途經蕭山,也因此多留宿蘇夢筆驛,多次船過夢筆橋,也多次在夢筆橋上看古寺風光,看城河裡船來船往的大千世界,也因此留下了多篇有關夢筆驛、覺苑寺(江寺)等途經蕭山的詩篇。

    其中最能反映陸游壯心不已的是《舟中感懷三絕句》中的一首:“夢筆亭邊擁鼻吟,壯圖蹭蹬老侵尋。不眠數盡雞三唱,自笑當年起舞心。”陸游的這首“擁鼻吟”真正吟出了夢筆橋的品性。夢筆橋到陸游那時已經近800年曆史,儘管有過修建,畢竟如磐石般屹立於城河上,就如人立世處事也應有堅石般的品性。夢筆橋正因有陸游這樣愛國詩人的吟唱才真正的千古不朽,才真正值得人們去體味這座橋的深深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滾動密碼鎖怎麼開密碼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