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堰風來襲

    信陵君“竊符調兵”替趙國解圍是戰國後期影響天下格局的一件大事。但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竊符調兵”可不是一件小事,信陵君是如何做到的?《史記》的記載非常傳奇,今天看來就像在讀爽文一樣。有義士、美女、有大力士,有謀士,每個人物都有精彩的故事作為鋪墊,比如信陵君對侯嬴、朱亥禮賢下士、為美女如姬報殺父之仇,每個故事環環相扣,最終促成“竊符調兵”這件決定山東六國命運的大事。

    “竊符調兵”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大家要關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命運。整個事件的幕後指使者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那麼信陵君在盜取魏王兵符解救趙國成功後,其結局如何呢?魏王有降罪於信陵君的必要嗎?我覺得沒有必要,理由如下:

    一、魏國並沒有多大損失

    信陵君的“竊虎調兵”實際上是一場先斬後奏的過程。先斬後奏往往發生在事情緊急但決策又一時沒法透過迫不得已的情況下。

    當趙國邯鄲告急,接連派使者入魏,遊說魏王出兵解圍,一開始魏王確實同意了,作為一國之君,他當然懂得國際利害,並且果斷作出了正確指示:派大將晉鄙領兵十萬前往趙國。只是後來秦國為了阻止魏國出兵,派使者前往恐嚇,迫使魏國陳兵鄴城(河北臨漳縣),作觀望態度。

    如果魏王真被秦國嚇到而改變主意了,怎麼不令晉鄙返回,而是半路駐紮?顯然,這是模稜兩可之態,等勢頭一旦倒向趙國,魏王還是要出兵做出樣子的。

    在這道生死選擇題跟前,魏王躊躇不前,信陵君只是幫魏王下了個決斷而已。魏王的援兵計也不是長久之計,總要作出選擇,那麼這個黑禍由信陵君來背,魏王有啥理由怪罪呢?

    再說,魏國除去損失了一員大將晉鄙以外,反而有餘利。

    1、保住了趙國,等於扳回了山東六國一局,意義重大,大家都得紅利。不管是不是信陵君個人所為,這個獎章最終還得由魏國來領。

    2、秦國邯鄲一戰,軍政疲弊,不得不暫停徵伐之事,那麼秦國對魏國的軍事威脅徹底解除。這是魏王最希望看到的,魏王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3、魏國救趙的行為是陵信君所為,魏王可以直接推卸責任,迴避來自秦國的質問,說白了,跟魏王一點關係都沒有。

    二、信陵君的國際威望

    信陵君的賢名天下聞名,個人威望線上。據《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天下士子慕名投奔,其門下食客三千,鄰國不敢謀魏十餘年。不可否認,信陵君的個人威望在不同程度上成為魏國的一道護國屏障,勝過百萬雄兵。

    當初,範睢由於受到魏相魏齊的迫害流亡到秦國,靠遊說得到秦昭襄王的賞識,被拜為相國,從此,魏國的剋星來了。

    秦國借範睢復仇屢次發兵攻打魏國大梁,直到魏國交出魏齊的頭顱才罷休。從此,膽小怕事的魏安釐王害上了“恐秦症”,為以後“竊符救趙”的傳奇故事埋下了伏筆。

    魏安釐王的軟弱是上了歷史的,雖然史書也說他妒忌信陵君的賢名恐對自己的王權不利,但左右權衡,識大局的魏王不會因為這點小私心而拿掉這塊能為魏國帶來安全感的護國屏障,也就不會因為成功竊虎救趙而去治他的罪了。

    結束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蛋花開花需要控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