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代〉

    (《說文》:“別事詞也。相當於“這”)

    同本義 [this]

    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盃酒。——五代· 王衍《醉妝詞》

    又如:者回(這回);者般(這般);者流(猶言這個流派);者番(這番;這次);者裡(這裡);者個(這個);者邊(這邊)

    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片語或主謂片語之後,組成“者”字結構,用以指代人、事、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標。這裡指宴飲時的一種遊戲,射中的照規定的杯數喝酒。)——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讀書者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後死者。——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用在數詞之後,指代上文所說的幾種人或幾件事 [that]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

    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禮記》

    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雜說》

    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

    仁者,天下之表也。——《禮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語氣助詞,表提頓。)——《列子·湯問》

    中有魯人 馮三保者,精技擊。——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間。——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用在句末表示語氣完畢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用在句末,與疑問詞相配合表示疑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老子》

    表示祈使語氣

    琴童接下馬者!——《西廂記》

    表示商榷

    今漢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漢書》

    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

    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史記》

    “者也”兩個語氣詞連用,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語氣重點在最後一個語氣詞上,“也”在這裡強調了肯定的語氣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

    輕狂 [frivolous]

    一時甜如蜜,一時辣如椒,沒定準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時了?——明· 馮夢龍《桂枝兒·者妓》

    虛假,不老實 [false]

    今以稱人之不老實者曰“者”。——明· 顧起元《客座贅語》

    娼妓之家,諱“者、扯、丐、漏、走”五個字。——《水滸傳》

    通“諸”( zhū)。眾多[many]

    相總要者官謀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監和。——《管子·五行》

    者生無易由言。——《鹽鐵論·散不足》

    〈名〉

    假借,藉口 [pretext]

    他弄個光皮散兒好看,者著求醫治樹,單單了脫身走路,還顧得了你和我哩!——《西遊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美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