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一九三一
-
2 # 無限風光居士
我來回答!
一、秦孝公去世前只有贏駟是正出。也就是說是正妻王后所生。贏駟背後除了王族背書,還有王后家族支撐。王族與貴族之間都是政治聯姻,具有盟約或契約關係。那個時候,王權不是很突出,國家都是王權和大奴隸主之間在一定程度的民主下的共治狀態。
二、樗裡疾雖出於王族,但是庶出。也就是說秦孝公與不知名的女人生的。只能為國效力,而不可能晉升王位。如果此時指定為王,肯定違背秦孝公與其他奴隸主之間的契約或盟約,坐也坐不穩啊。
三、春秋戰國時期演變,本質上就是王權逐漸強大限制民主的過程,也是王權對應的公權逐漸衰弱的過程,這叫禮壞樂崩。最後,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啟君王專治時代,到了清朝,皇權才走到至高無上極端,最後也滅亡了。這就叫朝代更替的輪迴。所以,樗裡疾所生時代,只能埋葬了他一生的才華。
-
3 # 銷售電話別打給我
贏駟比贏疾更適合,雖然贏疾足智多謀,能文能武,但贏駟更果敢堅強,能決斷,心狠手辣,有政才,手段不錯,大爭之世,心狠手辣非常重要。。。這麼說吧,無論在哪個朝代,贏駟都是明君,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
4 # 卡靈頓球童
謝邀。有一種說法:都說秦王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但六世秦君贏駟最苦。作為一名承上啟下之君,嬴駟即位後拳打腳踢,借商鞅之死滅世族,掃平新法的最後障礙;收復義渠,掃平東出後顧之憂;覆滅巴蜀,奪取東出最大糧倉;破解合縱,定下遠交近攻基調。這些事情都不是樗裡疾所能辦到的。
傳位悲劇的啟示對於秦國而言,立長立嫡沒有一定之規,兄終弟及在秦國並不少見。孝公以前,幾次慘烈的傳位悲劇導致秦國元氣大傷,孝公晚年六國一直謀求瓜分秦國,而商鞅變化剛剛為秦國恢復一些元氣,如果秦國出現傳位內亂,秦國真可能被趕去草原上放牧也不一定。
所以,與商鞅有舊怨的嬴駟更能得到宗室的支援,不至於造成宗室內部的分裂。樗裡疾自幼在商鞅的教導下長大,旗幟鮮明的支援新法,宗室所不容。所以,政權要平穩過渡,只能選擇嬴駟。
解決內憂不二之選《戰國策》記載了商鞅變法的效果: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重點就落在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這一句。《史記》有不同的記載:“宗室多怨鞅”。商鞅不得不死,世族不得不亡。借宗室車裂商鞅,借商鞅之死滅世族這種高技術、高心理強度的事情,只有嬴駟做起來才名正言順,畢竟少年時候就狠辣無比。
獻公選擇孝公即位而不是公子虔,是因為秦人累世苦戰,過於酷烈,需要一個寬仁之君休養生息,孝公比公子虔待人寬厚,沒有公子虔那麼殘暴。所以,明知道世族對於變法圖強的秦國是一大損害,卻遲遲不下殺手,只要表面上配合就好。
但商鞅變化之後,秦國大治,正需要暴烈之君穩固國勢,需要用殺伐手段解決內憂,拓邊解決外患,嬴駟是不二之選。
回覆列表
立嗣君立嫡子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從周武王以下有記載以來,在立嫡立庶上,凡是嗣位不穩的政權,無不產生交替,從而引起國家混亂的!秦孝公之前的東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因為傳位不明而發生內亂的例子多不勝數!
秦孝公和商鞅正是考慮到這一層才立贏駟為嗣君!嗣君一立,國家政體才穩定,國家傳承才不至內亂,才不內耗,有利於政策的延續!
事實也證明,秦孝公的選擇是對的,秦惠文王雖然車裂了商鞅,但秦孝公和商鞅制定的法家制度得到了鞏固和延續,因為這個政策有利於秦國的鞏固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