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則生變:匈奴劉淵自詡漢朝外甥,追尊後主劉禪,建立漢趙政權!
西晉惠帝時,因八王之亂戰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後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原來的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同享有。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雖然有一個空虛的名號,可是不再擁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盪,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於是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並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鄴城,將秘謀的內容告訴劉淵。
劉淵於是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成都王司馬穎沒有答應。於是劉淵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響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公元304年八月,東海王派系的司馬騰、王浚率段部鮮卑、烏桓勢力發兵進攻鄴城。在鄴城帶兵的左賢王劉淵見機再次請求返回左國城,願以調發匈奴五部援助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迫於形勢之危急,採納其建議而準其西還,並拜劉淵為北單于。
及后王浚派將軍祁弘率領鮮卑兵眾進攻鄴城,司馬穎戰敗,於是,挾持天子向南朝洛陽奔逃。劉淵說:"司馬穎不聽我的話,自己向相反的方向潰逃,真是奴才。然而我與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於是,命令右於陸王劉景、左獨鹿王劉延年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二萬,將去討伐鮮卑。劉宣等人堅決勸阻道:"晉朝昏庸無道,他們像對奴隸一樣對待我們,所以右賢王劉猛非常憤怒,承受不了心中怨恨,想有所作為,當時正碰上晉朝綱紀還未鬆弛,大事還沒有成就,右賢王就被殺戮,這是單于的恥辱啊。現在,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應該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這樣,鮮卑、烏丸可以作為我們的援助力量,怎麼可以阻擋他們而去拯救仇敵呢!現在,上天借我們的手來消滅晉朝,不能夠違背天意。違背天意就不吉祥,違背眾人的意願就不能成就事業。上天賜予了而不接受,反過來就會受到上天的責備。希望單于不要遲疑了。
劉淵聽後說道:"說得對。應該做高山峻嶺,怎麼能甘心做低矮的小土丘呢!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出生在東夷,誰該做帝王,只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現在,我們有兵眾十多萬,而每個人都相當於晉朝十個人,如果我們擊鼓進軍、摧垮晉朝,必將如同摧枯拉朽。這樣,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基業,最差的,也不失做一個魏氏。雖然結果將是這樣,但是晉朝的百姓不一定贊同我們。漢朝統治天下的時間久長,他們的恩澤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劉備僅在一州的土地上賓士,就可以與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曾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滅亡了,弟弟來繼承,不也是應該的嗎?況且,我們還可以稱漢,追認、尊奉後主劉禪,以此來使天下人的期望歸向我們。"於是,遷都到左國城。不久,遠方來歸附的人達到數萬。
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南郊築壇設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囚犯,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為王后。署置百官,任命劉宣為丞相,以崔遊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其餘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
亂則生變:匈奴劉淵自詡漢朝外甥,追尊後主劉禪,建立漢趙政權!
西晉惠帝時,因八王之亂戰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後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原來的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同享有。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雖然有一個空虛的名號,可是不再擁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盪,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於是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並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鄴城,將秘謀的內容告訴劉淵。
劉淵於是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成都王司馬穎沒有答應。於是劉淵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響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公元304年八月,東海王派系的司馬騰、王浚率段部鮮卑、烏桓勢力發兵進攻鄴城。在鄴城帶兵的左賢王劉淵見機再次請求返回左國城,願以調發匈奴五部援助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迫於形勢之危急,採納其建議而準其西還,並拜劉淵為北單于。
及后王浚派將軍祁弘率領鮮卑兵眾進攻鄴城,司馬穎戰敗,於是,挾持天子向南朝洛陽奔逃。劉淵說:"司馬穎不聽我的話,自己向相反的方向潰逃,真是奴才。然而我與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於是,命令右於陸王劉景、左獨鹿王劉延年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二萬,將去討伐鮮卑。劉宣等人堅決勸阻道:"晉朝昏庸無道,他們像對奴隸一樣對待我們,所以右賢王劉猛非常憤怒,承受不了心中怨恨,想有所作為,當時正碰上晉朝綱紀還未鬆弛,大事還沒有成就,右賢王就被殺戮,這是單于的恥辱啊。現在,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應該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這樣,鮮卑、烏丸可以作為我們的援助力量,怎麼可以阻擋他們而去拯救仇敵呢!現在,上天借我們的手來消滅晉朝,不能夠違背天意。違背天意就不吉祥,違背眾人的意願就不能成就事業。上天賜予了而不接受,反過來就會受到上天的責備。希望單于不要遲疑了。
劉淵聽後說道:"說得對。應該做高山峻嶺,怎麼能甘心做低矮的小土丘呢!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出生在東夷,誰該做帝王,只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現在,我們有兵眾十多萬,而每個人都相當於晉朝十個人,如果我們擊鼓進軍、摧垮晉朝,必將如同摧枯拉朽。這樣,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基業,最差的,也不失做一個魏氏。雖然結果將是這樣,但是晉朝的百姓不一定贊同我們。漢朝統治天下的時間久長,他們的恩澤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劉備僅在一州的土地上賓士,就可以與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曾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滅亡了,弟弟來繼承,不也是應該的嗎?況且,我們還可以稱漢,追認、尊奉後主劉禪,以此來使天下人的期望歸向我們。"於是,遷都到左國城。不久,遠方來歸附的人達到數萬。
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南郊築壇設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囚犯,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為王后。署置百官,任命劉宣為丞相,以崔遊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其餘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