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猴格大人
-
2 # 惟度少年
惟度君的看法如下:皇帝在位期間過繼皇子是不能存在的,古代君王注重子嗣,時常演繹殺母奪子的戲碼,所以說皇子對待帝王來說的非常重要的。但是甄嬛將弘曕過繼給果郡王有可能,畢竟弘曕實在雍正爺死後過繼給果郡王的,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
惟度君的看法如下:皇帝在位期間過繼皇子是不能存在的,古代君王注重子嗣,時常演繹殺母奪子的戲碼,所以說皇子對待帝王來說的非常重要的。但是甄嬛將弘曕過繼給果郡王有可能,畢竟弘曕實在雍正爺死後過繼給果郡王的,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
是真實的,在歷史上,的確有皇帝把皇子過繼給宗親的事例。從西晉開頭,南北朝唐朝都很多皇子出繼的事例,是皇子過繼的高峰時期,但是到了五代兩宋遼金元明就不見皇子出繼事例,直到清朝重新出現皇子過繼宗親諸王的事例。某簡單說下緣起的晉朝過繼和緣滅的清朝過繼。
兩晉過繼皇子源於帝室勢弱泰始五年【269】十一月,司馬炎追封三弟司馬兆為城陽王,諡“哀”。以皇子景度為司馬兆嗣子襲封城陽王,次年七月,景度薨,諡“懷”。
泰始七年【271】五月,司馬炎又把皇子憲封城陽王,出繼三弟司馬兆,但同年八月,司馬憲也夭折,諡“殤”。
泰始九年【273】三月,司馬炎封皇子司馬袛為東海王,繼續過繼給三弟司馬兆,同樣在同年六月,司馬袛夭折,諡“衝”,年僅三歲。
司馬炎何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為兄弟過繼呢?為何其他兄弟不過繼呢?就是因為自己的親兄弟過繼出去的過繼出去,夭折早亡的夭折早亡,而祖父司馬懿和曾祖父司馬防的子孫卻很強大。
建國最初分封宗親諸王,是用來遏制異姓功臣世家,隨著諸王與皇室血緣的稀釋,諸王的勢力又明顯威脅皇權,皇帝就把皇子過繼給宗親諸王,可以遏制並吸收取代最初分封的前代皇子諸王的勢力。
和祖父曾祖父相比較,司馬昭司馬師兄弟就顯得勢單力薄,因此,司馬昭就把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大哥司馬師,而司馬炎也努力給自己的幾個兄弟立嗣,過繼三個兒子給三弟,其他夭折的弟弟由弟弟司馬攸的兒子出繼,令人失望的是,出繼子多數都早亡夭折,還是沒有達到司馬炎的期望。
到了東晉,晉元帝也曾把兒子出繼給宗王,兒子司馬衝過繼給東海王司馬越做嗣孫,另一個兒子司馬晞過繼給自己的親叔叔武陵王司馬澹做嗣孫。
司馬衝卒年31歲,諡“衝”,無子,晉成帝臨死前把小兒子司馬奕過繼給小叔叔司馬衝做嗣孫,哀帝死後,皇室絕嗣,司馬奕又回皇室本宗繼承皇位,東海王才絕嗣。
清代清代皇子出繼始於雍正帝,雍正元年,鐵帽子王之一的莊親王博果鐸薨,無子。莊親王始封是承澤裕親王碩塞,系太宗皇太極第五子,庶出,以軍功封王。
碩塞死後兒子博果鐸襲爵,改莊親王並世襲罔替,博果鐸死後,碩塞還有其他兒孫可以繼承,但是剛繼位的雍正帝偏偏指定了康熙第十六子允祿過繼給博果鐸做嗣子,繼承莊親王。
雖然雍正嘴上說不稀罕奪宗親的王位給弟弟,但事實就是奪取了八王中勢力最弱的莊親王,讓已淪為皇室遠支的莊王系變成近支,就是為了削弱那些以軍功封王的宗親,也是對緊跟自己的十六弟的獎賞,另一個弟弟十三阿哥允祥,雍正也封了鐵帽子王。
乾隆繼位後學習父親,把幼弟弘瞻過繼給十七叔果親王允禮為嗣子,把兒子四阿哥永珹過繼給十二叔履懿親王允祹為嗣孫,六阿哥永瑢過繼給二十一叔慎靖郡王允禧為嗣孫。
道光帝把兒子五阿哥奕誴過繼給三弟惇恪親王綿愷,綿愷死的時候獨子早已夭折,但是當時近支皇室沒有合適過繼的,因此過繼事宜就拖下來,直到道光帝又生了幾個皇子且都建康長大後,道光才把五兒子過繼給三弟為嗣子,侍奉贍養三弟媳婦。
清朝晚期的過繼和中期過繼有明顯區別,如果說雍正過繼十六弟出去是為了奪取遠宗的鐵帽子王,晚期過繼的就明顯是因為皇室近支絕嗣率太高,為了支撐皇室近支而過繼。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