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海女人
-
2 # 勇敢的荷葉N
首先,家長要明白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可怕在哪裡。兩歲是人類的第一個轉折期。是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的過度階段。人生的轉折有那麼幾個。初二,青春期叛逆。中年危機,更年期等。是轉折,都充滿危機。所以也叫做危機期。需要高度重視。
兩歲前,孩子剛剛來到世界上,就像一個人掉到了汪洋大洋,無依無靠。父母,尤其是母親。就像大海中的一個漂浮的木頭。是孩子的救命稻草。孩子拼命抓住這個救命稻草。所以,借用埃裡克森的話,就是建立信任感。本質上就是安全感。普通人交朋友也是,信任是人與人的第一份情感,沒有這個前提,後面的一切積極情感,都無從談起。孩子對父母是非常依賴的。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建立信任,或者說,家庭不完整,從小缺愛。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誰都不信,深深的自卑。
如果第一個階段順利度過。我們就到了兩歲。兩歲是人生的第一次心理斷乳期。孩子出現了第一次叛逆。就是不聽話。不聽別人的話,要聽自己的話。換一個詞,就是自主。自己當家作主。自主性的出現是兒童自我意識萌發的標誌。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如果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家長關掉電視。孩子會很生氣,會把電視開啟,然後自己去關掉。這其實就是,我要做主。
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千百年來,華人的口頭禪,是寶寶,乖,寶寶聽話。這就是可怕的兩歲的根源。
因為我們不接受,寶寶不乖,寶寶不聽話。
產生這種認識,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
我們有兩千多年的專制傳統。權威社會對個體的要求,是守紀律,聽話,做順民。歷史上有太多因為不聽話的事件停留在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中。
還有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出現。不會說不。本質上說不敢說不。因為曾經受到過太多懲罰。千萬不要認為,兩歲孩子什麼都不懂。打了,就忘記了。恰恰相反,這種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不會說不的人,不懂得交往的分寸,社會適應會存在障礙,週期性的抑鬱。
所以,如何看待孩子的叛逆,才是如何對待的關鍵。
回覆列表
“可怕的2歲,全世界兒童都一樣”.
網曰“人類幼崽”!當然蒼井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根據我以前的經驗,家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試試。
發作期拿出手機,對著撒潑的娃拍一個15秒的短影片,然後放給ta看。
我自己當時是百試不爽。娃正在嗷嗷大叫,打拳踢腿,地上打滾。當聽到一個聲音也在ta耳邊狂哭不止,頓時哭鬧聲戛然而止。然後定睛開始看ta剛剛精彩的“表演”,然後我會問他,“這誰呀”、“這個小朋友在幹什麼呀”等等,開始岔開話題,引導過來。
正常期1、平時帶孩子在外面時,在一些幼兒園、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如碰到一些和ta大小差不多的孩子正直“發作期”,給孩子來一場身臨其境的“說教”。
"小胖,你說這個孩子為什麼在哭鬧呢?”
“你覺得ta的爸爸媽媽開心嗎?”
“媽媽覺得,這個小朋友可能和你一樣,快上幼兒園了,ta這樣哭鬧是不對的,到時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可能不喜歡ta哦!”
“你要不要過去安慰這個小朋友呢?”(往往我自己會鼓勵孩子走過去,順便分享自己的零食給困惱的小朋友。畢竟孩子和孩子有共同話題)
關鍵點來了:
“那你覺得這個小朋友哭鬧的做法對嗎?”
“那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那下次當你想哭鬧時,你會怎麼做呢?”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幫助“家有幼崽”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