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戒和同修

    支援一個人長時間去專注於一件事的唯一動力就是信念。不需要說服,這是一種基於自我身份確認的基礎上產生的內在驅動力,只要你存在想說服自己去做的念頭,就說明你的內心並不認為有做這件事的必要。

  • 2 # 小荻老師

    這其實是一個好問題。

    在你的描述中,你提到,必須“堅持做”才能做好,這說明,這件事,可能不是你喜歡做的事情,再加上“需要較長時間週期”,你的動力就更差了。

    你的思想和身體都是很誠實的,你是無法欺騙自己的,所以,如果你想“說服”自己,你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的思想和身體相信,這是你想做的事。

    如何讓一件不喜歡的事,變成一件想做的事呢?

    ——我們需要給這件事,找到一些,讓我們自己產生興趣,產生動力的意義和價值。

    但這怎麼可能呢,這明明是一件我們不喜歡做的事啊!

    我們需要找找看,我們不喜歡做這件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事實上,你不喜歡的,通常不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帶來的一些擔憂,帶來的一些不好感覺。

    比如,你可能會擔心佔用很長的時間,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佔用了很長的時間之後,你就不能做另外的一些事了,你因為在乎你想做的另外一些事,而很抗拒現在這件事。

    比如,你可能會覺得很累,但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你因為做這件事情很累,消耗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可能就無法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了,而那個“其它地方”是你更在乎的。

    找到這樣的原因之後,你問問自己,如果做了這件事,就一定會失去你在乎的另外一件事物嗎?

    其實有可能可能不是。

    那也有可能真的會失去啊!

    那機率是多少呢?

    可是哪怕是這麼底的機率我依然很難接受啊!

    那就想想,除了不做現在這件事之後,我還可以做些什麼,防止這個失去發生。

    或者,一旦發生了,我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

    其實,在你這樣思考過問題之後,這件“不喜歡”的事,可能就沒有那麼不喜歡了,你就會沒有那麼抗拒它,也就相對比較願意去做了。

  • 3 # 不雨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萬小時理論?

    這個是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他說:“天才擁有的細胞型別,我們其他人也擁有。”是否有1萬小時的練習,這造成了金字塔頂端成功人士和平庸的普羅大眾的差異。

    舉個例子,大畫家達·芬奇,當初從師學藝就是從練習畫一隻只雞蛋開始的。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變換著不同角度、不同光線,少說也練習了一萬小時,這才有了後來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比爾蓋茨在創辦微軟之前,也已經編寫了幾十萬條程式了。

    一萬小時理論不是瞎談,是有科學依據的,人體記憶體在著天才細胞,叫髓鞘質。如果把大腦突觸的軸突部分比喻成導線,那麼髓鞘質就好像包裹在導線外層的絕緣體。髓鞘質是包裹在突觸的軸突部分的一層物質。

    髓鞘質有什麼用呢?它的作用是提高訊號傳遞速度,最高可使訊號處理能力提高3000倍。髓鞘質和一萬小時理論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因為,長期的有意識的精深練習,能刺激髓鞘質的生成,髓鞘質越厚,人的即時反應能力越強,人的技能越精確、敏捷、自如,也就成為你能否在某一方面成為天才的關鍵。

    一萬小時理論很關鍵的一點是,在“學習區”練習,而不是在舒適區練習。 “舒適區”,就是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能;比如我們去ktv唱歌是出於娛樂,這就是舒適區,但是歌手每天練嗓子,就是學習區。所以,很多雞湯文說,要走出舒適區,也不是沒道理的。

    說了這麼多,你能夠說服自己去做一件需要較長時間週期、必須堅持做才能做好的事情了嗎?祝你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航母打擊群啟航前往亞太,美媒為何嘲笑它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