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L十刑大神
-
2 # 使用者4101190256962
由於經濟、社會、政治一系列的發展變化,南韓希望透過遷都到中部地區,將新首都發展以輻射各方向的模式,令全國各地區均衡發展,和將行政權力(新首都)和經濟首都(首爾)分均,避免過分依賴首爾。為此國會通過了《地方分權特別法》和《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但是國內的反對聲音一直不斷。2010年6月底,南韓總理改遷都計劃遭國會否決擬向總統提辭職。
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建都漢城(於2005年正名為首爾)。建國不久便經歷北韓戰爭,其後南韓經濟不斷髮展,首爾作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到2000年左右,首都圈(包括首爾、仁川及其他周邊衛星城鎮)面積近2000平方公里,人口激增,各種問題出現,遷都提上了議程。
被迫遷都
首先,遷都是經濟持續、均衡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盧武鉉總統一上臺就提出了建設東北亞樞紐國家的戰略,尋求持續發展之路。南韓經濟在朴正熙時期開始高速發展,40年裡在戰爭廢墟上建成一個新興工業國家,被稱為“漢江奇蹟”。南韓GDP1962年為23億美元,1980年達到606億美元,1990年達到2518億美元,2000年4574億美元,2003年達到6052億美元。人均GDP1995年過1萬美元。1997年爆發金融危機,南韓經濟受到空前考驗。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亞洲其他國家的奮起直追,市場和資源有限的南韓面臨極大的挑戰。要保持南韓的發展勢頭,必須尋求新的增長點、增長帶。實現地區均衡發展是南韓政府思考的主要增長戰略。
幾十年來,南韓人口和經濟力量向首都漢城過分集中。以漢城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國半數的人口和七成的經濟力量。漢城地處偏北,遠離欠發達地區,成了南韓的“一頭沉”。在中部地區建設新的行政首都,並藉此輻射周邊,有利於實現更大範圍的發展和培育新的增長帶。
其次,遷都關係到國家安全戰略調整。美國正在調整其全球軍事部署,駐韓美軍將南撤。不少人擔心,距北部軍事分界線僅40公里的漢城將失去往日的安全防護。一旦有事,漢城勢必首當其衝。近年來,韓朝關係發展比較順利,雙方交流和合作領域不斷擴大。但從理論上講,雙方仍處在交戰狀態,這在韓朝南北政府、軍隊和人民心理上形成不安全感。
其三,緩解首都圈的壓力。包括漢城、仁川、京畿道在內的首都圈,僅佔國土面積的11.8%,卻生活著全國46.3%的人口。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的超常發展,城市功能過分集中,帶來了普遍的生態環境和人口膨脹壓力。有關專家認為,地價飛漲、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日趨嚴重的“城市病”,已成為制約漢城繼續發展的瓶頸。
遷都議案
南韓希望透過遷都到中部地區,將新首都發展以輻射各方向的模式,令全國各地區均衡發展,和將行政權力(新首都)和經濟首都(首爾)分均,避免過份依賴首爾。國會通過了《地方分權特別法》和《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遷移,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和協調,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新首都候選地點
大韓民國國會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遷移行政首都奠定了法律基礎(雖然首爾市議會通過了一項反對遷都的決議,當中質疑《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有否違憲)。2004年6月15日,新行政首都推進委員會公佈了新都的4個候選地點:
忠清北道陰城郡與鎮川郡
忠清南道天安市
忠清南道燕岐郡與公州市
公州市與論山郡的交界地帶
候選地點均佔地超過7000萬平方米,可置人口50多萬。這些選址的現狀均為郊野和農地。其中兩處候選地點都涉及公州市,是指這兩地都有公州市的管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