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0821428814

    1、嫩

    嫩是不少菜餚所追求的口味。新上市的蔬菜無不以細嫩取勝,沒有人會喜歡粗老的。絕大部分用炒、熘、爆、汆、煎等烹調方法的菜餚,差不多都要求嫩。

    一般來說,菜餚嫩的程度主要與所含水份有關,含水量多,則嫩,含水量少,則不嫩或不夠嫩,甚至老。當然也與原料本身的組織結構有關,組織結構的纖維細,則嫩;纖維粗,則老。由此可見,要達到嫩,一是選料時要看原料本身要否鮮嫩,二是在烹飪時要儘可能保持原料中的水份使之不外溢。

    保持原料水份的方法可以有多種。掛糊、上漿、勾芡都是保持原料水份的有效措施。提高加熱溫度縮短烹調時間,避免水份的過多揮發同樣是經常採用的方法。

    嫩,對咀嚼來說就是阻力較小,但又同時能充分感受原料的質地。嫩有時還同滑聯絡在一起,構成滑嫩,不過嫩是內在的,滑則是表層的。嫩有時還同爛聯絡起來,不過嫩是咀嚼時阻力較小,而爛幾乎是沒有阻力的。

    2、滑 滑是一種柔軟、滋潤、爽快的口感,與咀嚼感的關係不大,而主要與觸覺有關。

    滑的產生與原料的質地有關,如豆腐、木耳、蓴菜、藕粉等。用這些原料做的菜餚一般都較易產生柔滑的口感。

    滑的口感還與原料的上漿和烹調有關。滑溜一類的菜餚都要用蛋白進行上漿,在烹調時用溫油鍋劃油,原料的外表凝結成軟滑的一層外衣,烹調時間特別短,使菜餚潔白滑嫩,吃起來特別爽口。

    應該說滑是一種品位較高的觸覺感受,也是在烹飪中要求較高的一個標準。與嫩相比,滑的口感更不容易達到,稍有偏差就會失去滑而僅存嫩。

    3、脆

    脆是一種咀嚼感,它是原料在凝結後並帶有一定的硬度所產生的感覺。在這裡,凝結的程度和硬度的大小構成了脆的不同效果。不少用炸來烹調的菜餚都追求不同程度的脆,有的是略脆,有的是鬆脆,有的是外脆裡嫩,等等。

    脆來源於原料中澱粉和蛋白質的凝結,溫度越高,凝結度越強,也就越有脆的感覺。為了達到脆的效果,一般採用的方法是提高油溫或加熱的溫度,使原料中的水份得到最大限度的揮發,如爆魚、脆鱔、烤鴨、鍋巴菜之類;另一種方法是掛糊上漿,如炸排骨、炸魚排等,這些掛糊上漿的用料大都具有起脆變硬的作用。

    除了烹調中形成脆的質感外,有些原料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脆性。例如蔬菜中的茭白、藥芹、黃瓜、萵苣等。為了保持這些原料的脆性和硬度,要儘量縮短烹調時間。

    4、松

    松同樣是一種咀嚼感,是咀嚼時牙齒所感覺到的適度的阻力。與脆不同的是,脆需要一定的凝結度,而松則是要求原料的凝結度更小,原料結構中有更多的空隙,使咀嚼時感到既有阻力,阻力又不大。

    韌的質感來自於咀嚼時原料並不硬而比較軟,然而又很難一下子把它改變。韌是由原料的彈性和結構所形成。

    動物的結締組織、筋絡組織都有韌的特點,即使燒爛後仍不是一下子就能咀嚼使之變形的。在這種比較需要更多咬嚼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飲食快感。

    對於韌的原料,在烹調時要特別注重火候,一般要用小火較長時間進行加熱,使之既有韌的感覺,又不至於難以咀嚼。

    6、軟

    軟是觸覺和咀嚼感的結合,一方面是咀嚼的阻力較小,另一方面觸覺的感覺比較柔和。

    對於堅硬的原料,使之變得柔軟是十分重要的。烹飪的目的之一就是使難以咀嚼食用的原料能夠食用。

    軟與嫩有相似的地方,咀嚼的阻力都較小;。

    為了嫩要縮短加熱時間,為了軟有時卻要適當延長加熱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典誦讀散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