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在演義中,徐庶被程昱設計騙到了北方,當他說明了“不會為曹操說一句話,出一個計謀”,羅貫中先生把徐庶演化成了一個忠臣孝子,以至於現在還有觀點認為徐庶是蜀國的臣子。但如果我們拋開演義來看,真實的徐庶似乎並不是如此完美,至少“不出一言”這件事他就沒有做到。

    徐庶是自願到曹營去的

    時間轉回公元208年,《三國志》記載當時曹操正準備南下解決南方割據勢力,在長坂坡追逐戰中,徐庶母親被曹軍所俘獲,而身為孝子的徐庶為了不讓母親為難,也為了能在身邊照顧年邁的母親,只能告別劉備去了北方曹操那裡了。

    所以徐庶是自願去北方而不是被詭計騙去的,自然徐庶也沒有做過大官。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就曾說過“曹魏是因為有太多謀士嗎?為什麼不重要徐庶和石韜呢?”我不能肯定給敵方推薦人才這種錯誤會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但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徐庶確實沒有受到曹魏的重用。

    徐庶的官職和“不發一言”的不合理性

    徐庶在曹操手下其實十分低調,我甚至都沒找到他在曹丕繼位前的任何活動,或許這就是羅貫中先生關於徐庶“不發一言”的靈感由來。

    徐庶做官是在曹丕繼位三年之後,才被升為右中郎將和御史中丞的,右中郎將是九卿之一光祿勳的屬官,光祿勳是掌管宮廷禁衛的重要角色,右中郎將不過是屬官,也就是一個守宮長官而已。御史中丞則是御史大夫的屬官,執掌的就是朝臣上朝禮儀之類的,這是個需要說話的職位,御史在秦以來就是靠舌頭吃飯的,他們最大權力之一“風聞言事”就是可以用道聽途說的事來彈劾大臣,對與錯是皇帝和大臣的事,但說不說就是御史的事。

    徐庶的官職就要求了他一定要說話,而且非說不可,徐庶在封官之後幾年就去世了,或許他一直在朝堂上說話,一直說到去世吧!我覺得徐庶不是個悶男,反而是個話匣子呢。

    羅貫中的所謂“政治博弈”

    若從《三國演義》來說,我認為曹操用徐庶有三點:一是為了吸引劉備方面的大臣,給他們以後來投靠自己立一個好的榜樣。二就是給天下再次看看自己任人為才的鐵打政策,因為徐庶也和曹操一樣,是寒族出身的。第三就是順勢打擊一下士族階級。

    徐庶無愧忠臣孝子

    雖然我質疑徐庶“不發一言”的真實性,但卻不否定徐庶確實無愧“忠臣孝子”這個名號,在劉備處舉薦了諸葛亮,在曹丕處也算是盡了自己的職責。長坂坡如此危急關頭,為了母親的安危敢隻身入龍潭,闖虎穴,單這份孝心和膽量就足夠我們肯定的了。

  • 2 # 古河洋橋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小說,但是對人物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就像是歷史場景的再現!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就是一個婦孺皆知的典故;說的是曹操使用陰謀詭計,騙取徐庶來許都看望母親,其母見兒子徐庶不能一心一意輔助劉備,恢復漢室,氣憤難當,以至於自縊身亡 ;徐庶因為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具備忠孝節義品質,因為孝道,只好辭別劉備,趕往許都,中了曹操奸計。這個內面有個問題,徐庶明明知道曹操是個奸臣,為什麼還留在許都?因為徐庶是儒士,講究忠義,從一而終,如果他再投奔它處,朝三暮四,就是不忠不義之小人,受天下人恥笑,會被人看作三姓家奴呂布!曹操是傳統文化的叛逆者,重利輕義,做人沒有道德底線,他留住徐庶,還給徐庶高官厚祿,不管對他有沒有幫助,曹操一如既往地厚待徐庶;曹操這個做法,有他政治上的考慮:第一,廣納人才;第二,儒士只要不過分,不要像孔融那樣整天制肘他篡權奪位,曹操還是可以容忍儒士的!第三,曹操是告訴天下讀書人,讀書不要那麼死心眼--看重名節,讀書就是為了博取功名富貴,高官厚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隔724天QG再次無緣季後賽,粉絲圍堵官博,評論清一色“舒服了”,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