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45161246850

    公期"是海南的一種地方文化習俗,是一種年度的區域性祭神活動。這種活動不但海南有,在雲南、兩廣的一些地區同樣有這種習俗,而海南的"公期"最具特色。  實際上,"公期"主要是文昌一帶的叫法,在海南的絕大多數地區一般叫"軍坡",實質是同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些文昌人反而不知道什麼是"軍坡",而海南其它地區及雲、廣地區的人一般明白什麼是"公期"。因為文昌是海南的一個特殊的地方,它是大部分大陸人移民海南的第一站,同時它也是海南主要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公期"是"軍坡"的一種文雅叫法。  公期所拜的神都是冼太夫人手下的將領及歸順了的黎部族首領,有些是後來的一些漢人傑出將領,絕大多數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這些人死後受海南人民所供拜,有"公祖"和"婆祖",這些神中相當一部分是"婆祖",這是因為冼太夫人手下多為女將的緣故。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些神絕對不是海南人民的血緣祖先,這些神海南人民稱其境主,如:三家境主。一個境主一般管轄一個鄉大小的地域,該區域裡的境民供奉其為神,每年的"公期"都要祭拜他。"公期"和"軍坡"都是根據地域而定的,住在這個境裡就要祭拜這個境的境主,如果你搬到了另一個地區則又要祭拜這另一個地區的境主,這些也說明了"境主"不是血緣的祖先而是一個地域神。  在戲曲文化中,特別是崑曲,指曲社平時幾門腳色在一起唱、對戲的教學活動,是針對“私期”而言的。因個人習曲,只能拍本工角色的曲子,而一齣戲裡有多種角色的曲子,就必須在公期上互相接唱,前後呼應,才能把整齣戲連線起來。如果這種活動是專門為“同期”作準備的,則稱為“合期”,由於唱者約集配唱者合作練習。 每年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是當地群眾紀念民族英雄冼夫人而舉辦的民間奉祀活動,也是在海南省世代相傳的鄉情民俗。  冼夫人(513-603)南北朝時高涼郡人。是6世紀中國南方百越民族中傑出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民族英雄,她開發海南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政治上,她親自奏請朝廷,建置崖州,使海南與中原的直接聯絡得以恢復;在軍事上,她親自率師用兵,安撫百姓,平定叛亂,為海南創造了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在生活和生產上她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引進種植技術,發展生產。千百年來關於她的傳說和逸事一直在嶺南各族百姓中間流傳,人們至今還深深敬重和崇拜她。   每逢軍坡節,全省許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紀念活動,瓊山縣新坡鎮最火熱。據《瓊山縣誌》記載:千百年來“數百里內祈禱者絡繹不絕,每逢誕節,四方來集,坡墟幾無隙地”。   瓊山縣軍坡節是海南民間節日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世代相傳已有1300年的歷史,紀念方式歷代不變,既有神話色彩,又不失表現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每逢軍坡節,人們都要紡制當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傳下,百事百順。家家戶戶還要吃芋頭、番薯、蕎菜等農作物,以求得做事穩妥,多子多福,長命百歲。各村還要組織秧歌隊,舞獅隊,摹仿冼夫人當年出軍儀式,兩軍對壘,起舞歡歌。這些紀念活動與冼夫人的傳說有直接關係。相傳海南剛歸附冼夫時,境內不安,民不聊生。夫人為了使海南百姓過上安寧日子,決定出軍治亂。這次出軍治亂,剷除了老百姓多年的心頭之患,使各地群眾從此過上了太平的日子。  後來,海南人民為了紀念冼夫人這次出軍,每逢冼夫人當年出征的日子(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各地根據冼夫人當年的實際到達時間而定紀念日),各地都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摹仿冼夫人當年壯觀的山軍程式和閱兵儀式,家家戶戶都砍來青竹,縛上紅紙或小旗豎在家門口,並且代代相傳,這就是海南的“軍坡節”,也就是俗稱的“發軍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