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標峰理論評
-
2 # 小峰談理財
為什麼現在有錢的就越有錢,窮的更窮?也就是窮富兩級分化的問題,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選擇和思維。
人的一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得怎樣全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如果問,富人如何能夠成為富人,窮人如何成為窮人?你的答案會是什麼,我可以告訴你,在於選擇。是的,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不是基因、不是運氣,而是選擇的結果。
我們人的一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選擇。
再比如,兩個人同時種了500萬彩票,甲選擇購買房產,投資理財,可能幾年之後他的財產就會翻倍。乙選擇了揮霍,夜夜笙歌,可能幾年之後他又變成了窮光蛋。
這就是選擇的力量,所以,成為富人或是成為窮人,都在於各自怎樣選擇。
我們都知道,思維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其實一個國家也好、全世界也罷,肯定會有窮人和富人的分化。但為何國家、政府採取各種調控政策,依然無法改變貧富分化的結果呢?原因的確令人深思。
比如,現在國家採取的稅收政策,對收入越高的人群,徵稅比例越高,對低收入人群則少徵稅或不徵稅,初衷也是通過稅收來調整,使人們的收入和財富儘量不要拉開過大的差距,但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因為人們的思維在起作用。
-
3 # 房壇法菜
有句很通俗的話,錢生錢比較容易,沒有錢去賺錢很難。經常在討論有200萬如何理財?存哪裡收益高?就這種簡單的測算收益,最笨的存銀行,按照5年期整存整取算,5.3%年息,只要是個人都能躺著掙每年10.6萬的利息,每月大概8833元。這個前提是有這錢,就能掙這利息,掙回來的利息還可以存錢再收利息;存錢的人還可以去做其他事情賺錢。
那沒有錢怎麼辦?出賣勞力換錢,大把的時間都在工作上。按照平均工資標準,能跑贏這個每年10.6萬利息收入的人有多少?上億人達不到。這還只是以200萬資金算,如400萬資金,拉開差距的人數就更多。
2、思維
說起來很懸,實際確實是這麼回事。我們以前三個人合夥,買過一批商鋪,我和另外一個人的想法很單純,就是等著拆遷賠錢。但另外一個不這樣,要親自操刀,力主高效運營。於是,剛買過來就把之前的房租全部翻一倍,傳統廣告市場的鋪面,一年一簽,結果居然全部續租了,租金收益翻了一倍。接下來用鋪面向銀行抵押貸款,找了熟人,差不多貸了評估價的八五折出來,然後,用貸款投資,用租金的一半不到付貸款利息。手續辦完,大家的資金基本回籠,又可以搞其他事情。再後來打聽,拆遷沒動靜了,我們都想著乾脆留著等後面拆,結果卻被他全部賣了回款。還好,又過去7年了,還沒有拆。窮人都習慣“懶”,富人都喜歡“折騰”、“搞事情”。
3、節奏
個人的運勢要跟國家和社會的節奏一致,你就能賺錢。比如,前幾年房地產漲的厲害,如果你投資房產,瞎買,你都可以賺錢。但如果這段時間你不在房產行業裡,那就抓不住這個機會,你的節奏就不對。所以,很多大佬都是搞地產的,這也是他們個人的運勢和國家城市化戰略一致,節奏對了,所以賺了。如果許家印前幾年不搞地產,只搞足球,估計早廢了。
起點基本都是先天的,思維可以改變;節奏這東西,大概率靠最初的選擇,但嗅覺靈敏的人,也是可以通過摸索發現。
-
4 # 魯皮皮cure5296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就是傳說中的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語出《新約.馬太福音》。
其實“有錢”只是一個表象,代表的是這個人佔有比別人更多的社會資源,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誰佔有資源越多自然越有優勢,所以起點就比資源劣勢的人要高,不在一條起跑線上競爭,想要後來者居上,除非後者在其他比如策略或者天時、地利、人和方面更有優勢。
但是也請大家不要灰心,資源是外在的硬性條件,不是絕對的優勢,歷史上不是還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嗎?所以想要逆轉這個趨勢,唯一的辦法就是發揮人的因素,就是人要足夠的優秀、有足夠的能動性。
不是還有一句話叫做:富不過三代嗎?那就說明在正向積累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迴圈和積累被打亂,第一,不是每一代人都像一代這麼優秀,第二,每一場比賽都有可能出現彎道超車的選手!
貧富兩極分化是社會發展中,富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佔有和掠奪優勢資源,不代表他們就能一直駕馭這些資源,重要還是能力,如何在馬太效應的環境中不受影響地增強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頭腦+執行力,才是真正的軟實力。
-
5 # 款姐良心助貸
這個問題還是很有趣啊,其實現在貧富階層已經形成,
之前款姐看到New World Wealth釋出了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
受亞洲強勁增長的推動,到2028年,全球私人財富總額將達到291萬億美元。
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一直是表現最佳的財富市場,財富增長達130%,預測顯示,中國將繼續保持這一勢頭。事實上,從現在到2028年,中國和印度的私人財富預計都將出現三位數的增長。
看到這些新聞,大家都有何感想?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別人都這麼有錢,為什麼我們這麼窮?
是你自己不努力,是你自己變得不求思辨,不上進。
你那麼窮,還不是因為想法不對。
你那麼窮,還不是因為不夠努力。
但是如果一個人真的具備所謂富人思維和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嗎?
真的是這樣嗎?
款姐在知乎裡看了一個高贊回答,款姐還是很贊成裡面的樓主回答:
首先舉了一個真實的案例:“香港關於窮富轉變的綜藝”,裡面有請很多富二代來體驗窮人的生活。
對於即將開始的貧窮生活,他們中的一些人不乏自信地說:
“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可說是淘汰了很多弱者,但是如果你有鬥志,即使是弱者,也可以變為強者。”
當然裡面有很多人也是演講名人,還有更多的勵志名言。
印象很深一位“有錢人”在信誓旦旦的勵志後,才經過兩天的他,決定提前結束這次貧窮生活的體驗,一身疲憊地說:“很奇怪,我這兩天只是考慮吃東西。我完全沒什麼盼望,我甚至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頓好的。”
之前看的一部香港電影裡面的臺詞也是句句扎人心。
窮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想要脫離,並不容易。
之前的一檔節目的社工說過這樣一段話:
即便同樣一無所有露宿街頭,這群體驗生活的參與者也比真正的底層起點高,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讓他們的思維,溝通和應變能力比底層人要好。
朝不保夕的底層生活對人摧毀最大的不是身體,是精神,那種絕望和喪失信心。 面對貧窮,大多時候,他們沒有太多選擇。
所以,貧窮就像遺傳一樣,蔓延到下一代。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的《我在底層的生活》的書中描寫了自己親歷底層的生活經歷,她當過餐廳女侍應,旅館服務員,清潔女工,還有看護人員,以及超市的賣貨員。
她發現:
因為沒錢,窮人不得不選擇住在偏遠地方;
因為住的偏遠,就不得不在路上花費大量時間;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就沒有時間用於提升自己以及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為了對付生活開銷和房租,就不得不去打好幾份工;
到最後,由於大部分時間花在做各種勞苦的工作,漸漸成為一個麻木的工作機器,無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緒爆發、失控,然後離開;
然後換一個地方,重新進入下一個迴圈。
“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少爺不同,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是拼盡全力了。”
款姐最後還是說一句:
是啊,他們已經使出所有力氣了,就不要再責怪了。
就像《窮富翁大作戰》最後一集裡阿伯感慨:甘就一世人咯,哥哥仔。我覺得我也應該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了。
風起了,不管拿到了怎樣的命運牌,都要用力前行。
當拿到壞的命運牌時,請奮力前進;
當拿到好的命運牌時,也別貶低他人。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
6 # 投資小咖007
這個就是資金優勢的體現。
有錢的人擁有這窮人不能比擬的資金優勢。有了資金,那家庭收入就可以分幾種了,首先是除了工資收入,更多地可以通過投資獲得收入。簡單地列舉一個例子,有錢人和窮人都看到了一個可以投資的專案,但是有錢人可以拿出資金投資,窮人只能感嘆自己雖然有個好眼光,但是命運不濟。比如股權投資、房地產投資之類的,有錢人的財富會大幅度提高。有了更多的財富之後,有錢人的投資機會會更多。但是窮人就不一樣了,沒有錢,只能靠工資過活,收入僅僅能覆蓋生活所需,或者慢慢地攢錢,積累財富,但是在攢錢的過程中,時間也就過去了,很多的投資機會也就過去了。
有錢人有更好的環境提升自己,錢不僅僅可以提高生活條件,而且可以改善很多,比如有錢人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去提升自己,可以有機會開闊眼界,而且有更加便捷的資訊通道,這也為有錢人提供了更多價值提升的機會。而窮人就不會有這些條件。
這就是所謂的良性迴圈,有錢人只要素質不低,不奢侈浪費,投資自己,投資資產,財富自然就會越來越多了。
窮人的投資機會少、提升自我的機會少,重心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自然會持續走在閉塞的通道里。這就是為什麼窮人為什麼要更加努力的原因了,只有更加努力,才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價值。
-
7 # 財經札記
富人不是生來就是富人,往上搗幾輩也是窮人出身。
很多人對現在的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現象憤憤不平,看到很多富二代每天開著豪車,啥事不幹就有花錢炫富的技能,一邊羨慕的同時一邊暗地裡臭罵。
沒辦法,誰讓人家有個好爹呢。
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朝九晚五,努力打拼,依然入不敷出,揹負著幾十年的房貸,過著到月領取固定的薪水還貸的日子。
有句老話形容一些窮人叫“老實巴交”,看似是誇讚一個人比較質樸,淳樸。但是更深層次的意思有點墨守成規,安於現狀,沒有為了改變貧窮的生活而拼搏一把的勇氣。很真實的一個例子,2008年初我家積攢了一點積蓄,那時候合肥濱湖新區房價兩三千一平米,我二姨勸我媽和她一起到合肥購買一套房子。因為我和我哥都已經高三,我表哥上大一,想著趁現在房價便宜,在省城買一套房子以後往大城市工作就不需要租房了。我爸媽死活不聽勸,說那地方太偏,鳥不拉屎的地方買房子幹啥,以後工作到哪裡再買也不遲,別砸在手裡了。
我二姨多麼精明的一個人,借錢買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2016年以後,濱湖新區的房價一路飆升,去年我表哥結婚之前將濱湖的房子買了近200萬。然後又在市區比較好的地段按揭了一套三室一廳,手裡剩餘80萬買了輛車,裝修、買傢俱、結婚的費用都是花的房子升值的錢。現在表哥和表嫂都有公積金,每月5000左右的房貸不需要從工資中再額外支出,生活的不要太愜意。
雖然現在想起來還是很後悔的,但是思維如此,即使再往後倒退10年,有100次機會的話,我相信他們還是不會選擇花二三十萬再當初那個偏僻的地方買房。
思維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心態越悲觀,看待一件事物總是想著最壞的一面,永遠沒有勇氣邁出下一步。
-
8 # 布林以交易為生
我做金融的投資的,我這行業對這件事情感觸特別深。有錢人和沒錢人的思維是真的不一樣。思路決定了出路,說一個親身經歷。
去年我發現了一個很不錯的投資專案,我和我幾個朋友分享這個專案,我說了這個專案的原理、模型說完後,他們都覺得不錯,但是真正讓他們投錢時候都畏畏縮縮不敢投。畢竟他們存款不多,不太能抗風險。我自己是投了不少,後面我也把這個專案告訴我的姐夫,我姐夫比較有錢,2.3千萬資產.他一聽完我介紹專案,馬上就給了我五萬,讓我幫他投進去(後續又不斷加大投入)。 1年多過去了,我們的投資款已經翻倍了。本金早就取出,現在還不斷的用利潤在賺錢,這專案經過優化之後未來我很看好,我相信能穩定執行下去.
前2年網路上有一句話叫 寒門難出貴子 我相信這句話是對的,從概率上來說,有錢人基本上都是有錢人的後代。我不是否定白手起家的人,只是從概率上來說,大部分情況是這樣。巴菲特、比爾蓋茨、馬化騰、馬雲等等這些人家境都不差。只有這樣的家境才可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接觸到優秀的人脈資源,有機會獲得更多知識、技能、見識,這些都是成就事業的基礎。當然不能否定那些厲害的人,他們勤奮、努力、高瞻遠矚、雄才偉略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只不過這些都是重要因素,家境也是因素。
我還是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窮人的孩子只要努力,只要肯學習,就不會一直窮下去。至少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
9 # 略深刻的理工狗
這個問題好扎心。但的確真真實實的存在。所謂馬太效應,就是這個意思。這是財富積累的一般規律,一點也不意外。原因:
1、槓桿率加持,加法永遠趕不上乘法(馬太效應)富豪榜上的大咖離我們太遠就不說了。你身邊絕對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手裡有幾十萬的閒散資金,房價低落時按揭投資了一套房產。幾年下來,僅房子增值部分就可以輕鬆秒殺窮人數十年的收入。而僅能維持生計或盈餘不多的人,只能眼巴巴瞅著別人享受財富盛宴。
2、貧窮限制了想象力(思維侷限)窮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我們經常讀到這樣的毒雞湯。雖然沒這麼誇張,但的確窮人能接觸到的所有一切都不能支撐更巨集觀的財富理念。領取日薪的是農民工,領取月薪的是小白領,談年薪的是打工皇帝,不依靠薪水生活的是老闆。這個排比,越往後排人數越少。農民工一天領不到薪水、小白領一個月領不到薪水就可能捉襟見肘,怎麼可能思考投資風口、巨集觀政策、行業紅利之類的事。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不公平又很公平。
3、想進來玩是嗎門票呢(資源和機會不均等)所謂階層固化,轉換通道堵塞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階層間的籬笆早已築牢,而籬笆阻擋的是資源,是機會。同等努力,同等聰明的兩個人,在不同的資源和機會加持下,能夠達成的效益絕對會有天壤之別。換個說法,想進來玩是嗎?門票呢?
長可以萬言,短可以單字。
無論長短,不抄襲、不敷衍。
-
10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以四種分類來做解讀
1,很有錢人
這類人物就是在富豪榜了,他們並不缺錢,也不缺機會,就算躺著也能賺錢,並不是說觀念前衛,是他們的資源圈和賺錢渠道已經穩固,這是窮人無法匹敵的,也並不是說簡簡單單就能去效仿的成功,是因為他們趕上了時代的黃金週期,成就了成功,錢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2,有錢人
3,沒錢人
這類人物沒錢可能是創業失敗,或者是因為家庭原因導致的難有成就,而他們的思想並不貧窮,他們也有賺錢的野心,但是無奈生活壓力和環境所迫,才一直徘徊在沒有機會和看見機會沒有能力去實現,可以說他們心靈並不空虛,就是不上不下。
4,窮人
這類人物就是思想保守,不敢冒險,寧願存錢也不願創業,寧願吃一頓不會想下一頓,不想生活有太大的風險,對任何新事物比較抗拒,註定是窮人。
每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每個人的失敗也是有原因的,窮人之所以窮還是思想窮,但也有思想富有的人卻沒有機會,所以,人有區分,但是有時候富也是需要機會的。
回覆列表
很多人窮,是因為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就是要掙錢,怎麼掙錢無所謂,只要能掙錢就好。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也是先看公司能給自己多少工資,而不是關注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掙錢的目標具體化,時間化能幫助你更好更多的錢。

2/5
很多人想掙錢,但是思想去極端的落後。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沒有告訴過他們掙錢的方法。他們堅信,只要肯付出就會有收穫。這句話一點都沒錯,但是即使是一個清潔工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也會有不一樣的報酬。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方式很難有突破。

3/5
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一方面在於他們只是關注自己的口袋,今天掙了多少錢,這個月發了多少工資,然後把他們統統放到銀行,年復一年。但這樣的方式很難讓你富起來,每年攢幾萬塊錢,即使是一輩子也很難攢夠100萬,而且自己的這一輩子還沒怎麼享受過生活。要學會未雨綢繆,錢生錢。

4/5
人窮不可怕,怕的是不僅窮,還好面子。經常出入一些自己消費不起的場合,但人的虛榮心也能理解,但是你有多大的慾望就該有多大的決心、勇氣跟努力來匹配你的慾望,不然你只會入不敷出,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不要被花花世界給迷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5
窮人最大的窮在於他們從來不學習。他們不愛看書,不愛看新聞,對當今社會發生的大事漠不關心。時代總是推著他們前行,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走到時代的前沿,當時代無法一直推動所有人向前走,有一批人就這樣被時代遠遠的甩開了。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我能力,掌握尖端技術,跟著時代的風向標前行,這樣的人不富有時代都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