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極猴劉永明
-
2 # 苦茶庵
春秋戰國之際,儒墨齊名,直到戰國時期,墨家弟子“充滿天下”、“不可勝數”,故史稱“孔墨顯學”。這個學派建立人——墨子,名翟,魯華人,大約生於公元前468年,死於公元前376年,比孔子要晚一些。他當過木匠,造過車子,其技術與當時的名匠公輸班齊名。除此之外,墨子還有有許多傑出的成就。墨子做過小官,讀過許多書,參加過政治活動。因此,他很能瞭解當時的社會政治鬥爭情況。他也熟習古代的經典,常與儒家學派辯論,形成一大學派。
由墨子及其弟子組成的墨家團體,其成員多是“耕稼樹藝”、“紡績織紝”的手工業者,也有少數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士”。墨家的團體,在墨子死後,其首領稱為“鉅子”,代代下傳。他們有嚴格的紀律,其違禁者,輕則開除,重則處死。今存《墨子》一書,為墨子的門徒所編,代表了墨子和後期墨家的思想。
春秋末期,孔子已提出了“舉賢才”的主張,但他強調的是在貴族範圍內選賢。而墨子則進了一步,認為即是農夫工匠,“有能則舉之”。因此,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尚賢”的主張。在他看來,“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原來貧賤的“農與工肆之人”,只要有賢能的就應當舉用,原來富貴的人,無賢無能的,就得降為貧賤。這是墨子主張打破儒家所維護的等級制度和宗法親親制度。由此,墨子進而談到國家的產生問題。他以為最初沒有政治法律,每人都有不同的是非標準,意見不統一,互相爭奪,所以才選出賢者為“天子”和各級“正長”,統一是非,建立了國家,因而這些賢者們都是“兼愛”的,推而廣之,人人都“兼相愛、交相利”,即所謂“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墨子以為這種相愛相助的社會,就可以去掉社會上的禍亂,天下太平。而對於那些侵犯弱國小國的戰爭,他表示痛恨,主張“非攻”,要人們修城造械,制止以強欺弱的戰爭。前面《班門弄斧》那篇有名的“止楚攻宋”的故事,就是墨子反對戰爭的一個實際行動。
墨子在政治上的這種觀點,反映在他的宗教思想上,提出了超越於人間之上的天。這個天是有意志的上帝。上帝能賞善罰暴,人間最高統治者的天子,也要服從這個上帝的意志。這個上帝的意志是叫人們“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上帝是愛人的,他為民興利除害,反對“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墨子以這種“天志”,作為地上的統治者的標準。不僅如此,墨子還相信有超越於常人能力的鬼神存在。這種鬼神的形象,也和他提出的上帝一樣,不是危害人民的,而是為民謀利的。
在哲學上,因為墨子重視實踐,認為一切言行要有實際的價值,反對那些空話廢話的“盪口”之言。墨子說:“聞之見之,則必以為有,莫聞莫見,則必以為無”,認為認識是來源於感官的實踐。墨子對於如何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問題,墨子提出“三表”,作為判斷是非真假的根據。他提出“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所謂“本之者”,就是要根據過去的歷史教訓;所謂“原之者”,就是在個人的經驗之外,還要察看群眾的親身經驗;所謂“用之者”,就是要看看它是否符合“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其中,所謂“用之者”,是墨子三表”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回覆列表
現今理論說墨子曾習儒學,後背周道而用夏政。創墨家學派。現存墨子五十三篇。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個人認為他應該是道家文化的繼承人和實踐者,理解好墨子理論對理解老子思想有很大幫助。個人認為諸子百家中老子是爸,其它百家都是爸的兒子。爸和兒子們總是相似的,瞭解爸後,再瞭解兒子一般不難,從兒子那裡瞭解爸有一定的作用。最好找到爸的爸。瞭解了爺爺,再瞭解爸就容易多了。古代甲骨文,金文和青銅器,高古玉就是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