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點料

    深夜看完《這個殺手不太冷》,聽著片尾曲shape of my heart 這首歌寫下一點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故事主要是講了一段無關年齡的愛吧大概 里昂和小姑娘的彼此相愛令我們動容。如果里昂沒有推開那扇門,小姑娘不會進去,也不會有的後來的故事。我們深刻的知道歲月無情,縱使年齡相差甚遠但不妨礙兩人的相愛。

    1994的電影比我們很多人都老,我感覺從這部電影感受到的最多的就是不捨棄也就是愛吧,還有一些好的習慣,對於自己的鍛鍊,每天堅持不懈,生活需要遇到一個願意為之去改變的人。加油啦哈哈。

    縱使愛隔山海,願君乘舟而渡。

    另外得說我不會寫影評,因為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電影及評論,而且觀影量不大,以前喜歡看《第10放映室》和《每週影評》,但都因不求甚解只求樂呵而對什麼鏡頭運用啊配樂啊故事結構框架啊演員表現啊什麼的都一知半解。我就基於作為一個普通觀影者對《這個殺手不太冷》的看法對題主所提問題進行解答。其實也不算。故事本身並不具有什麼特別或深刻的現實意義,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沒有得什麼大獎的緣故吧。一個政治正確的殺手(No women,No kids)為了在異國他鄉生存而殺了一些該殺的人(黑幫,毒販),後來為了一個漂亮善良又懂事堅強的小女孩又殺了一些人(壞警察),這個殺手身份其實只是讓主角看起來更酷一些,與其它性格(憨,呆,溫情)形成一種會讓觀眾喜歡上的反差萌。而這片子這麼成功(指且僅指口碑與評分方面)我認為可能正因為其在人物塑造上特別出色,我上次重看這電影大概是去年了,但無論是提起Leon還是Mathilda還是Stan甚至是那個老什麼來著,我都能憶起他們鮮明的形象,包括他們有著各自風格的衣著打扮,所應擁有的神情,以及想起他們時心底所湧起的感情,如崇拜如感傷如憤怒如溫馨如不寒而慄如無法釋懷。關於主角Leon的人物性格,前面有提到,戴上小圓墨鏡與防感冒棉帽時,他是一個身手矯健反映果斷面容冷酷的職業殺手。在電影中可從這裡看出來:不久前還在想方設法哄Mathilda開心的Leon戴上墨鏡後甚至對熟睡的她動了殺心,殺手不能帶有累贅與No women No kids的原則相牴觸,當然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這也導致了他在後來的任務中分心而致險境(為Mathilda帶禮物回來的那天他的身體裡也帶回了一顆子彈)。同時,取下墨鏡與帽子後的Leon面部表情豐富起來,讓雷諾那“馬一樣的大眼睛(臺詞來自《你丫閉嘴》)”中能看到溫情閃耀,為了哄剛目睹自家慘狀的Mathilda開心,他戴上了小豬手套躲在廚房牆後面呼呼呼地模仿小豬叫聲,還探出頭來皺著眉看她反應,這些表現相信能讓大部分不那麼鐵石心腸的普通觀眾愛上Leon,喜歡上演員讓雷諾。這裡說個題外話,據說該部電影是導演呂克貝松為跟隨他多年演配角的讓雷諾量身打造的。然後來說Mathilda,說實話,相較於Leon角色性格反差大,演不好很容易讓人齣戲,讓雷諾之於這個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我認為也只是堪堪過關而已,Mathilda這個角色更復雜,一個因家庭管教原因而有著嚴重叛逆性的少女,要面對之後全家慘遭滅門的現實,然而又要對此表現出淡漠,只在提起年幼的弟弟時才現出哀傷神情;面對Leon時,又要想盡辦法用她天真的神情與稚拙的動作表演她不該有的成熟風範;而面對社會上的各類人物,如打球男孩、旅館老闆、酒店侍者、街頭混混,她又都能展現出一種異常的讓人不適的冷靜與囂張;只有在面對仇人--大壞蛋Stan時,才有合乎常理的顫慄與慌張。這裡我要說,我第一次看這電影時剛上大學,08年那會,娜塔麗波特曼這名字對我而言雖不至於如雷貫耳,但也算是耳熟能詳了,然而愣是沒有在電影中認出來,之前也沒有注意演職員名單,後來才無意間在網上知道原來《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Mathilda是她演的。前幾年她憑《黑天鵝》拿到了小金人,我認為在她十三四歲時就有這個能力或者說條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os上有沒有可以下破解遊戲的平臺呢,另外求推薦幾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