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校園小天地
-
2 # 說文寫作
正所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會成為市場。
都是供求關係惹的禍小時候種地就悟出了一個道理,今年麥子貴,明年種麥子的農戶肯定多,價格多半會下跌。這有點類似市場規律。可是,這種規律卻不能運用到教育培訓上。
拿小學來舉例子吧。無論大小,學校四周各種培訓機構那叫一個多啊。拿我校為例,就我知道的,小飯桌三個,作業輔導班大大小小至少得有六個,書店兩個,英語培訓班三個,書法培訓班一個,葫蘆絲培訓班一個,跆拳道剛開了分社……我的天啊,你就說吧,這市場得有多大!
家長從眾心理人家孩子都在補,我們不補,那怎麼能行嗎?正所謂再窮不能窮教育,補,都補,一個也不落下。於是呢,家長們就中了各種培訓機構的圈套。沒錯,很多時候,培訓機構就是吃準了家長這個心理,再加適當的飢餓營銷,上當者很多很多。
到於說效果嗎?
呵呵!
只能用兩個呵呵形容。因為我見過太多的學生,從二三年級就開始補課,到了六年級還在補,換種角度想想,家長就沒想過,年年補,是越補越好,還是越補越……
政策雖好,監管卻不嚴如今出臺了政策,可是,真正到了地方,這落實卻成了另一回事。再加上,很多學校周邊的輔導機構,都是麻雀式的機構。你去查,那是居住場所。你一走,飯桌一擺,椅子一放,就是補課班。
這種麻雀式機構,或者不能稱之為機構,資質平平,很多時候,都是衝錢而來衝錢而去。
最後說一句,報班需謹慎!
首先說明,有需求就有市場。
但是,需求也是要分階段的,不同時段的需求並不相同,有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可能覺得很有必要,但是對於學生自己來說,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以小學初中為例:
我有一個妹妹,現在才上小學六年級,但是每天放學後都要去一個輔導班裡面寫作業,寫好了才能夠回家。我也問過家長這樣做的原因,得到的答覆是她的一些作業題自己不會寫,做為家長也沒有能力輔導,所以就送妹妹去輔導班了。
我不清除這種情況在大城市如何,但是在一些小的城市比如小縣城很普遍。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需求,才會有那麼多的培訓機構。家長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輔導班,而他的其他同學都在輔導班裡面學習,自己孩子就會落後於別人。
這種情況在農村則會少一些,很多農村的學生,放學後都是自己回家寫作業,家長也沒有能力或者時間輔導太多,更多的是監督。
但是上輔導班是否有用,還要看學生本身,如果孩子真的是學習很吃力,上輔導班可能會有進步。但是如果自己在學校已經學的很好了,或者說學校的老師很敬業,自己學習也沒有困難,輔導班能夠做到的也只是一些重複了吧。
當然如果我的孩子平時貪玩的話,自己又管不住,我還是會考慮送他去輔導班學習,但是具體效果有多少,我也不敢保證。
以大學生為例:
大學周圍通常都有許多培訓機構,其中以英語或者其他外語小語種的培訓為主,當然也有計算機、程式設計培訓之類的培訓機構。
我覺得這類學習班還是挺有意義的,當然要以學生自身的需要為前提。很多學生想考雅思、託福或者出國的,都可以考慮報班學習,確實要比自己一個人學習效果好很多,我周圍有同學就報了班,口語比我好太多。
當然,如果學生自己不想要,還是不要盲目浪費時間和金錢了,畢竟都是成年人了,要對自己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