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來17

    達芬奇是全才,通才。這與那個時代的環境分不開,藝木復興,有全方位支援,有他的用武之地,所以當時出了一大批優秀藝人,如米開朗基羅等。

  • 2 # 喬寨主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的是,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人類歷史上近乎絕無僅有的全才”,達芬奇的博學、成就,不僅是現代社會難尋,古代也如此,我們可以說,達芬奇所涉知識領域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人類歷史上難以找到第二人。

    其次,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從希臘、羅馬古典時代一直到11世紀,歐洲一方面(城市)經濟快速發展、興盛,另一方面,思想文化、世俗樂趣卻又遭到禁慾主義的天主教的壓制,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錢有閒,但不快樂。在這種背景下,從11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世俗思想文化,包括當時人類認知領域能夠觸及的各個方面,呈現爆發式發展。也就是說,人們既要追求包括感官在貝的現實快樂,也要透過思想文化的發展,來支援世俗化運動,抵制虛偽的天主教文化。

    達芬奇作為其中“大佬”,對新文化(運動)的追求及爆發程度,當然更勝一籌。愛因斯坦就認為,如果不是擔心遭壓制打擊,達芬奇的科研成果生時發表的話,人類科技至少可提前半個世紀。當然,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的溢美之詞,但也從側面佐證了達芬奇的淵博與高度。

    其三,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思想文化、知識領域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奈米級”的專業細分和高精尖。歷史越往前移,人類的認知就越初級,也就越混沌難分。比如哲學這個詞,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指的就是元知識,而不僅僅指邏輯思維、元理。西方世界當前的philosophy一詞就既指哲學又指博士學位,可見傳統之下哲學一詞的覆蓋面。

    溯源中華文明,同樣如此,天文、數學、力學三大領域得以快遞發展,但又難割難分。

    這也就是說,包括達芬奇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人類對文化知識的追求、追究往往會跨很多領域。

    具體到達芬奇個人,既為個案,又有時代共性背景。

  • 3 # Habanos

    當今時代要成為跨領域全才,並冠以各種家的頭銜,非常難,出現的機率要遠小於幾個世紀前。

    要成為一個知識領域的專家需要具備什麼?

    首先你必須要了解這個領域的起源,發展歷史,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同時,你需要理解當前最新的研究進展,最熱門的研究方向。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在此基礎上有核心性創新成果,或者做出開創先河的本質貢獻。

    要具備這些條件存在哪些困難?

    達芬奇博學多才,生活的年代在十五世紀中葉到十六世紀初,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十八世紀末,還在其後三百多年,達芬奇時代大部分知識領域處於拓荒時代,科學技術十分落後,社會發展緩慢,資訊傳遞滯後。個人在某領域的深入研究相對現在較容易,更多面臨的困難的是方法論的創新。因此,達芬奇精通繪畫、音樂、數學、生物、天文、地理、氣象等等…

    而如今,在經歷了蒸汽機、計算機、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等一系列產業革命後的資訊爆炸時代,勞動生產率成百上千倍的提高,人們對知識的研究需要依靠各種工具和裝置,完成一項工作或實驗往往需要依靠團隊,由於工作的系統性和複雜性,單憑個人難以獨自完成。個人生命有限,在一個領域方向上做出研究貢獻就相當不容易了(更多的是依靠團隊,個人只是團隊代表),更何況核心性本質的貢獻?也就是說當代社會,個人在一個領域成為專家已困難重重,能成為多個領域的專家,更是難上加難。

    當前不僅學科劃分越來越細,知識的跨領域碰撞在不斷創造新領域,更新舊領域。列舉幾個不怎麼恰當的例子,如果你是研究蠟燭的專家,當電燈時代到來…,如果你是研究馬車的專家,當汽車時代到來…等等。當代的各種走在專家路上的研究者,也在不斷調整方向,而人的生命才有幾年呢?

    也就是說,在當代,個人能有幾個興趣,能在這些領域裡具備基礎,能夠做幾篇論文還可行。個人能像古代達芬奇那樣成為多學科的專家並做出本質性貢獻的可能性幾乎為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眾所周知有件事是對的,那為什麼有些人在這件事上會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