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飛客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現於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北山經》中,是《山海經》中講述的上古時期的一個神話故事,《山海經》大體成書於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可以說是一部包羅永珍,其妙萬方的奇書。其中描寫了許多上古時期的山川地名以及奇珍異獸,可以說是後世志怪文學的創作的藍本。

    精衛填海的故事講的是:上古時期,北山有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林。林中常棲息著一種禽鳥,這種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叫做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某日女娃到東海遊玩,不慎淹死在東海里,魂魄便化為了精衛鳥,精衛鳥似乎忘記了生前的事情,找不到回去的路,但是卻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想把東海填滿。

    精衛填海是《山海經》中描寫的一個神話故事,其中還有諸如炎帝,水神共工,火神祝融,戰神刑天等等的神話人物,像這樣的神話傳說故事,我們已無從考證其起源。或許可以說,像這樣的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的一種理解與認知,神話故事的產生,乃至形成體系,是古代人民豐富想象力的一種體現。

  • 2 # 在下翩竹

    的確是神話,並且應是神話分類中的自然神話。

    “精衛填海”這一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北山經》之中,其全文如下: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發鳩之山上有一種奇特的鳥,樣子像烏鴉,但是頭上有花紋,喙嘴是白色的,又有紅色的腳爪,鳴叫的聲音像“精衛”二音,故得名。傳說這種鳥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的冤魂所化,女娃在東海遊玩而不幸溺亡,魂魄化為這種鳥,常常銜取西山的樹枝石頭,投入東海之中,想要填平大海,為自己報仇。

    作為見多識廣的現代人類,我們知道很多海鳥都有拾取樹枝和石頭用來築巢的習性,部分鵲形目等比較聰明的鳥(比如燕鷗、烏鴉等等)還會懂得將貝殼、小海龜等不易啄開的食物從高空拋下,砸碎後再取食的特殊行為。且很多鳥類雌雄形態差別較大,古人往往會誤以為其為兩種不同的動物(如精衛衍生神話中有精衛配偶海燕,生雄為海燕,生雌為精衛),故而會將某些動物的行為神秘化乃至神話化,“精衛填海”便是其中之一。

    “精衛填海”因其獨有的浪漫主義及弘揚立志不渝、改天換地的精神內涵,故而在後世藝術文化領域是極為常見的題材元素,也因此又被稱為“志鳥”、“冤禽”。許多名人志士都曾以“精衛”為題寫過詩詞,較為有名的有清代顧炎武和明代夏完淳的《精衛》二首: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

    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顧炎武

    北風蕩天地,有鳥鳴空林。

    志長羽翼短,銜石隨浮沈。

    崇山日以高,滄海日以深。

    愧非補天匹,延頸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誰為心?

    滔滔東逝波,勞勞成古今。

    ——夏完淳

  • 3 # 最佳飄

    我感覺是神話故事,在《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翻譯為白話文為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家長髮火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