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長大後心理及思想出現很多問題,可以改變嗎?
2
回覆列表
  • 1 # 他是否愛

    既不和諧,試下有“兵走險著”的方法去試試。如誘導,問答等觀察其反映(是別字)。然後據其反映分而導之。總的來孩說家長用正能量的故事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 2 # X做自己

    改,但是過程很難,時間會很長。前提是必須改變環境或換一種環境。如果還是那種環境的話根本就改不過來,只會越陷越深。

  • 3 # 廣積賢德

    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和諧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長大後是可以改變的。

    你認識到了家庭的矛盾的癥結,分清了家庭問題的是非,就要下定決心吸取教訓,絕不重蹈覆轍。從而糾正長輩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小時候的一些心理問題自然就會消除。

    相信你,一定能夠改變,做最好的自己!

  • 4 # 挖土機大超市

    作為家長的要第一時間去讀懂孩子,從心裡去輔導,讓孩子一步一步走出來,多講解一下正面題材,自己本身也要做好帶頭作用,感染孩子讓他更多的感受到家庭給的溫暖與呵護。從而慢慢去改變一些對家庭不和諧的看法

  • 5 # 兒科醫生熊友華

    心理問題是如何發生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心理問題是因為關係出了問題。

    什麼關係?我和自我,我和家庭,我和社會。關係是一個人成為一個生命就攜帶的狀態。

    當一個胚胎結成,一個胎兒就與母親產生了關係;等這個孩子降生,這個孩子就和更多的家庭成員產生關係;

    再等到他慢慢長大,他進入幼兒園,進入學校,進入社會,他和這個世界不斷產生著關係。

    當這個人,他和自己的關係相處不好,他可能會有很多的情緒問題。比如抑鬱,焦慮,驚恐等等,那麼他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當這個人,他和父母、同學同事關係不好,那麼他也可能產生很多的狀況,比如迴避社交,易怒易激惹,也會嚴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在關係上出現問題,我們就要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需要儘快儘早的進行心理干預。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和他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很喜歡說話,可是到了幼兒園面對老師一句話也不說。

    幼兒園的老師建議家長去醫院進行治療,於是他來到了我們這裡。

    他可以很自如的走進治療室,但是對諮詢師的提問,一言不發,你讓他坐下,他就坐下,你讓他拿什麼,他就拿什麼,然後就那樣呆呆的一動不動,不說一句話,典型的選擇性緘默。

    這型別的孩子時不時的會出現,他們能夠說話,可是面對父母以外的人,可以一句話都不說。

    孩子的爸爸說:“他對老師,醫生,這樣的人就特別不願意說話。”

    不知道是不是在幼兒園和老師有什麼不愉快,這樣的推測不是沒有依據的,心理學上我們會說到——心理創傷。

    比如,0~3歲沒有得到良好的照顧,沒有被充滿愛的照顧過。那些一出生就是保姆全權照顧的孩子,在親密感和安全感上就可能會比較欠缺。或者,3~6歲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後來再大一點才回到父母身邊生活的孩子。

    他們和父母之間不夠親密,需要重新互相瞭解,建立親密關係。這些都是心理創傷的一種。

    還有一種心理創傷是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就像這個案例,這個孩子可能在幼兒園與老師之間發生了極大的不愉快,於是他對所有的老師保持沉默。

    我也遇到過一個孩子,因為小時候經常生病,去看醫生,所以對醫院和醫生特別排斥,和醫生說話的時候就會口吃。

    而心理創傷如果不經過專業的處理,它會一直潛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時不時的出來擾亂我們的生活。

    就像這些患有選擇性緘默或者口吃的孩子,如果不能修補心理創傷,那麼他的問題還是會一直伴隨著他。

    這幾個案例的共同點在於,孩子和一些人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只有透過建立足以撫平心理創傷的新的積極的關係,才能幫助和改善這型別孩子的症狀。

    諮詢師其實在治療過程中,除了使用治療技術,還提供了這樣的一種關係。

    孩子和諮詢師建立了新的關係,孩子有了新的體驗,他會發現老師,醫生也沒有那麼可怕,他的症狀也會隨之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豬肚為什麼要放胡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