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妃向別人的懷

    小說中恩怨分明即是江湖恩與仇而已。

    明哲保身之人,大多都屬於持中間立場之人。也可以說見風使舵吧!但這類人不歸於小人。

    忘恩負義之人和見利忘義之人,不僅無立場,更無原則,底線。就是市儈吧!

  • 2 # 南麒子

    恩怨分明一詞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恩者,惠也;怨即仇恨也。對於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這正與金庸小說中提到的俠者不媒而合;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這就是俠。在江湖上那些快意恩仇的俠客,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俠。武林中的英雄豪傑他們往往都是快意恩仇,恩怨分明,但是往往他們卻分不清大義。所以有很多武林豪傑都稱不上是俠之大者。

    提到明哲保身者不得不說到《鹿鼎記》裡的韋小寶;韋小寶除了懂得一些從說書者嘴中聽來的忠義外,幾乎是個徹頭徹尾的無德無行者,然而韋小寶所表現出的人性,顯然他身上有許多華人普遍的優點和缺點,在金庸的其他作品裡,人性的至高表現,幾乎都是推向到一個充滿高潮的環境下產生的,唯獨《鹿鼎記》除外,韋小寶在任何場合,都有人性的表現。比如: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作風,該奉承時奉承,該怒時怒;該有福同享時便同享;從初識雙兒到吃定雙兒時的表現;追求阿珂時的種種醜態等,在書中隨時可見;最後還能全身而退。

    若論忘恩負義之人當所屬《神鵰俠侶》裡的公孫止莫屬;確也不負絕情谷主的名號;公孫止最初給人的印像雖不好,但也不算厭惡。他當初似乎只是想侵犯女主角罷了,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本來也算不得什麼大不了的罪過。但看到後來,他就越來越不招人待見了,陷害女兒,殺死情人,謀害妻子(這應該算是咎由自取)等斑斑劣跡曝光後,大家早就忘了他救過小龍女的“善舉”,開始盼著他的結局。金庸也沒讓讀者失望,給了他們夫妻二人最恰當的死法:摔下天坑,粉身碎骨,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拆分不開。

    見利忘義者慕容復,生為鮮卑人的後代,自稱根據“大燕皇帝世系譜表”,十六國時的前燕、後燕、南燕等國的諸位慕容氏人都是他的祖先。慕容氏一族武功高強,威名遠播,英俊瀟灑、風度翩翩,名震江湖。且後人慕容復年少有為,學武有成,在江湖上闖出一番名頭,”南慕容“遂與”北喬峰“並稱中原武林兩大高手。慕容復為了達成祖訓的興復大業,廣習各路各派的武功,而鍾情於己的表妹王語嫣藉此與他親近。麾下有鄧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風波惡四大家將。然而慕容復一心一意以祖傳訓誡為重,欲興復大燕的國家大業,為人心機頗重、城府極深,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慕容復透過參合莊”還施水閣“與曼陀山莊”琅環玉洞“,習得各門派的多樣武功,及繼承家傳絕招“斗轉星移”,是以此招而立下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 。

     

  • 3 # 醉龍

    江湖上流傳的“恩怨分明”,就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江湖恩怨紛擾,快意恩仇,大丈夫光明磊落,要分清恩怨情仇。

    江湖的精彩就在於忠和義,自有一套成型的價值觀左右無處不在的江湖,包括書上的武俠江湖。

    所謂的分明,其實有時是很殘酷的,有時為了報恩,可能需要放過仇人,有時為了報仇,可能要向恩人揮刀。

    金庸小說中的小人很多,有些是無奈,有些就是忘恩負義,見利忘義的很多。

    如果不牽扯到恩怨情仇,其實明哲保身的都算好人了。

    簡單說幾個有名氣的代表人物:

    楊康:認賊作父,坑害郭靖,辜負穆念慈,壞事做盡,忘恩負義典型。

    慕容復: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鐵石心腸,可氣可悲。

    還有白世鏡,公孫止,嶽不群,趙志敬,何太沖等人,都不是啥良善人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式裝修中臥室門用什麼顏色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