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士帶您看經典
-
2 # 萬物皆數賴以修文
每個人的人生不一樣,生活方式就不一樣,沒必要刻意模仿這種自律。
教師這種特殊職業慢慢讓教授養成從容緊湊的生活習慣,簡單而高效。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認真地生活,每個人最終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這是生活的饋贈。
每個人的人生不一樣,生活方式就不一樣,沒必要刻意模仿這種自律。
教師這種特殊職業慢慢讓教授養成從容緊湊的生活習慣,簡單而高效。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認真地生活,每個人最終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這是生活的饋贈。
這是關於自律和習慣的問題。
昨天在關於研究生培養的話題中提到了這個話題,60歲的老教授作息時間表讓人驚歎。今天就聊一下老教授這樣把每天的事情規劃到分秒是何種體驗!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把一個人與他人區別開來的品質之一——也即使一個人實現理想,而使另外一些人陷入平庸之謎團的關鍵,不是天賦,不是教育背景,也不是智商。它是一種自律能力。有了這種自律能力,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沒有它,即使是最簡單的目標,看上去也可能就像白日做夢。”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曾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
我做了一個關於自律與不自律的對比分析,讓體驗更明顯:
一、高度不自律的體驗
高度不自律其實是一種隨性生活,極度滿足自己的慾望,怎麼舒服怎麼來。考研那段時間看到別人能自由自在玩耍而自己卻每天苦哈哈的學習,感覺極度鬱悶,曾給自己體驗了一週的不自律“享受”生活。那個體驗周,整個人會下意識地逃避一切讓自己費神的、複雜的東西,行屍走肉一般整天待在床上看動漫、看電影、追電視劇,宿舍到食堂吃飯是每天唯一的運動量。
結果,高度不自律的體驗是“痛苦”。除了身體上由於不規律作息導致一整天昏昏沉沉、身體軟綿綿的,感覺連起床的力氣都懶得花,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在辜負以前的自己,在辜負家人的期望。於是乎,對自己這種沒有希望的現狀產生痛恨、對自己不負責的表現感到心痛、對自己辜負親人而感到失望。高度不自律就是對自己生命的消耗。
二、高度自律的體驗
高度自律需要首先打敗“追求舒適區”的自己,然後獲得自我管理的成就感。
初期的煎熬是一種修行。按照既定的計劃,苦大仇深的完成數週之後,將會變得沒那麼困難,回頭發現好像也不用“咬牙切齒”地完成計劃,告訴自己不拖沓讓自律這件事輕鬆了很多。
獲得了自我滿足感。當戰勝了那個好逸惡勞的醜陋的自己之後,對自己的生活首先感到的是滿足感,日子過得充實而有趣,每天不會再自我掙扎和譴責,感覺自己一天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自信心不斷提升,感覺自己變得更優秀了。自己越來越喜歡迎接挑戰,越來越享受一個個問題解決之後的滿足感。遇到困難的事情也會將它作為計劃的一部分,主動去思考解決辦法,然後逐個突破,自律讓問題變得簡單,也讓自己充滿自信可以解決一切困難。
解決問題的效率顯著提升了。高度自律會把自己每天的事情安排的清清楚楚,並按照計劃嚴格執行;我不在懼怕好多事情壓得自己毫無頭緒、毫無重點,最後導致一件事都沒有做好。
最後,我想說高度自律是因為自己內心強烈的驅動力,並且深知不自律的後果。60歲的老教授必定明白自己的生活目標,而將每天做的事情精確計劃後,你不再讓繁雜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可以井井有條,一天可以做很多事,原來自己也可以這麼厲害。
向老教授學習,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