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慕容湖風景區
2002年6月,北票市委、市政府為銘記在白石水庫建設中做出重大犧牲奉獻的廣大移民在下府十二臺山西翼蜻蜓山修建了慕容湖風景區。佔地面積20公頃,海拔高度為127米至171.5米。距北票市區18.1公里,距白石景區水上距離14公里。慕容園三面環水,位於大淩河與牤牛河兩河交匯處。它的西面,有東北佛教聖地--惠寧寺,還有遼西第一高橋--獨崗寺大橋。大橋凌空飛架,屈身弓背,將慕容園和遼寧古生物化石館一擔挑起,遙相呼應。
踏入慕容園,漫步過燕寧橋,這是一座集輕盈、纖秀、嬌美、古樸、自然、恬靜、靈動、飄逸於一身,讓人絞盡腦汁想去讚美的仿古石橋。它全長25米,拱頂及欄杆均以花崗岩為建材,質地堅硬,似長虹臥波,定擱在山水之間,訴說著清風明月。
移民紀事碑做為“慕容園”的主題建築,是採用上等漢白玉石材加工製作而成。其主體造型是展開的一本大書,與另外七本合著的大書錯落跌放。遠遠望去,這一疊曠世奇“書”在蒼穹下展露出冰清玉潔的肌膚,無言地展示一種高潔莊重的美。書上的碑文共計231個字,記述了白石水庫移民動遷安置情況,飽含深情,文才飛揚。
宜民石是一塊重達二十七噸的天然巨石,採自龍潭鄉崇山峻嶺中,形象偉岸、氣度不凡。由原市委書記劉子餘題寫的“宜民石”三個大字鐫刻石上,字型為隸書,遒勁有力。這塊巨石之所以起名為“宜民石”,原因有三:一是遼金時代,北票為川州所轄,曾在黑城子(宜民縣),故以宜民代指北票;二是“慕容園”為紀念移民之事而建,“宜”與“移”諧音;三是“宜”可以解釋為“適合”,建“慕容園”表達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願,適其時,合其適,最終美其事。透過巨石那淳樸、剛毅的外表,我們彷彿讀到了它那種勇於奉獻的內在品質。
俯瞰“慕容園”,山樑形同探海蛟龍的石階路,龍頭插入水中,攪動兩河波浪;龍脊高高隆起,凸顯風光無限;龍尾左搖右掃,融入蒼茫遠山。這條435級的石階,從山脊一氣呵成,直貫山腳。總長度為162米,在海拔132.6米至166米之間。這些堅硬的石材完全取自當地,歷經幾十位工匠的精心打磨、砌築,刀切斧劈般齊整的石板,稜角相對,線面相聯,連成一條小石龍,蔚為壯觀。站在亭上,視野開闊。大淩河像一條銀色巨蟒由西北蜿蜒而下,而犛牛河卻如一條褚色大蛇由東北傾洩而來。兩條河在慕容園靜靜地融合在一起,聯袂書寫著遼西大地的文明和燦爛。
向東南眺望,水域遼闊,波光閃閃,白石水庫及對岸的山峰,給人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像罩著面紗的山村少女,清純端莊、天生麗質。寬闊、柔美的庫水,養育了無數的魚類,也引來了許多鳥兒。春天就有上百隻珍貴的白天鵝逗留於此,或水中嬉戲或空中翱翔,驚破了一庫的碧水清幽,讓白水變得生機盎然、嫵媚多姿。
慕容園三面環水,位於兩河交匯處。它的西面,有遼西第一高橋--獨崗寺大橋。大橋凌空飛架,屈身弓背,天塹變通途。慕容園西南,牤牛河水與大淩河水激情交匯。兩河水色不一,涇渭分明,搖動出一條靈動多變的曲線,成為慕容園有靈氣的自然景觀。
碼頭的設計者不僅精於計算,更熟悉白石水喜落怒漲的脾性。整個碼頭分設118個高程、120米高程和127米高程三個檯面,不怕風急雨猛,任你水深浪急,不同檯面均可“閒庭信步”。從這裡上船,上行可到水庫末端,憑聽牤牛怒吼,欣賞淩水放歌;下行可達水庫大壩,驚觀天鵝起舞,靜品漁舟唱晚。
“慕容園”刻石是一塊重六噸的天然石頭,同樣採於龍潭鄉。這三個字以楷書所寫,乾淨利落,如果說整個慕容園是一篇散文,這塊刻石恰似這篇散文的“文眼”。
位於“慕容園”入口處的山腳下,是一處全憑人力開挖、掘鑿出的人工廣場。周邊岩石及土層上的鍬鎬痕跡,連同推土機留下的履痕印證了開闢廣場的艱辛。
北票市慕容湖風景區
2002年6月,北票市委、市政府為銘記在白石水庫建設中做出重大犧牲奉獻的廣大移民在下府十二臺山西翼蜻蜓山修建了慕容湖風景區。佔地面積20公頃,海拔高度為127米至171.5米。距北票市區18.1公里,距白石景區水上距離14公里。慕容園三面環水,位於大淩河與牤牛河兩河交匯處。它的西面,有東北佛教聖地--惠寧寺,還有遼西第一高橋--獨崗寺大橋。大橋凌空飛架,屈身弓背,將慕容園和遼寧古生物化石館一擔挑起,遙相呼應。
踏入慕容園,漫步過燕寧橋,這是一座集輕盈、纖秀、嬌美、古樸、自然、恬靜、靈動、飄逸於一身,讓人絞盡腦汁想去讚美的仿古石橋。它全長25米,拱頂及欄杆均以花崗岩為建材,質地堅硬,似長虹臥波,定擱在山水之間,訴說著清風明月。
移民紀事碑做為“慕容園”的主題建築,是採用上等漢白玉石材加工製作而成。其主體造型是展開的一本大書,與另外七本合著的大書錯落跌放。遠遠望去,這一疊曠世奇“書”在蒼穹下展露出冰清玉潔的肌膚,無言地展示一種高潔莊重的美。書上的碑文共計231個字,記述了白石水庫移民動遷安置情況,飽含深情,文才飛揚。
宜民石是一塊重達二十七噸的天然巨石,採自龍潭鄉崇山峻嶺中,形象偉岸、氣度不凡。由原市委書記劉子餘題寫的“宜民石”三個大字鐫刻石上,字型為隸書,遒勁有力。這塊巨石之所以起名為“宜民石”,原因有三:一是遼金時代,北票為川州所轄,曾在黑城子(宜民縣),故以宜民代指北票;二是“慕容園”為紀念移民之事而建,“宜”與“移”諧音;三是“宜”可以解釋為“適合”,建“慕容園”表達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願,適其時,合其適,最終美其事。透過巨石那淳樸、剛毅的外表,我們彷彿讀到了它那種勇於奉獻的內在品質。
俯瞰“慕容園”,山樑形同探海蛟龍的石階路,龍頭插入水中,攪動兩河波浪;龍脊高高隆起,凸顯風光無限;龍尾左搖右掃,融入蒼茫遠山。這條435級的石階,從山脊一氣呵成,直貫山腳。總長度為162米,在海拔132.6米至166米之間。這些堅硬的石材完全取自當地,歷經幾十位工匠的精心打磨、砌築,刀切斧劈般齊整的石板,稜角相對,線面相聯,連成一條小石龍,蔚為壯觀。站在亭上,視野開闊。大淩河像一條銀色巨蟒由西北蜿蜒而下,而犛牛河卻如一條褚色大蛇由東北傾洩而來。兩條河在慕容園靜靜地融合在一起,聯袂書寫著遼西大地的文明和燦爛。
向東南眺望,水域遼闊,波光閃閃,白石水庫及對岸的山峰,給人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像罩著面紗的山村少女,清純端莊、天生麗質。寬闊、柔美的庫水,養育了無數的魚類,也引來了許多鳥兒。春天就有上百隻珍貴的白天鵝逗留於此,或水中嬉戲或空中翱翔,驚破了一庫的碧水清幽,讓白水變得生機盎然、嫵媚多姿。
慕容園三面環水,位於兩河交匯處。它的西面,有遼西第一高橋--獨崗寺大橋。大橋凌空飛架,屈身弓背,天塹變通途。慕容園西南,牤牛河水與大淩河水激情交匯。兩河水色不一,涇渭分明,搖動出一條靈動多變的曲線,成為慕容園有靈氣的自然景觀。
碼頭的設計者不僅精於計算,更熟悉白石水喜落怒漲的脾性。整個碼頭分設118個高程、120米高程和127米高程三個檯面,不怕風急雨猛,任你水深浪急,不同檯面均可“閒庭信步”。從這裡上船,上行可到水庫末端,憑聽牤牛怒吼,欣賞淩水放歌;下行可達水庫大壩,驚觀天鵝起舞,靜品漁舟唱晚。
“慕容園”刻石是一塊重六噸的天然石頭,同樣採於龍潭鄉。這三個字以楷書所寫,乾淨利落,如果說整個慕容園是一篇散文,這塊刻石恰似這篇散文的“文眼”。
位於“慕容園”入口處的山腳下,是一處全憑人力開挖、掘鑿出的人工廣場。周邊岩石及土層上的鍬鎬痕跡,連同推土機留下的履痕印證了開闢廣場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