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行各業內卷嚴重,內捲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的?
9
回覆列表
  • 1 # 傷心的貓i

    20世紀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蓋爾茨的美華人類文化學家,曾在爪哇島生活過。這位學者,無心觀賞島上美景,只潛心研究當地的農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生態農業在維持著田園景色的同時,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複、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這位學者把這種現象冠名為“內卷化”。   

      此後,這一概念便被廣泛應用到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其他學術研究中。“內卷化”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意指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的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長期以來,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作為學術概念,其實並不深奧,觀察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有很多這樣的“內卷化現象”。

      1996年另一個美國學者杜贊奇提出“國家政權的內卷化的概念”。“國家政權的內卷化,意味著國家機構不是靠提高現有的組織機構的效能來推動社會發展,而是靠擴大非正式機構,把它們內卷於正式組織之中來行使權力。”

  • 2 # 青衫鶴論

    內卷”是最近不斷出現的詞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

    “內卷”讓人筋疲力盡,好像拼盡全力也只能掙扎著活成普通人的樣子。

    小朋友上學“內卷化”,好學校就那麼多,學位有限,學校要招好學生,這就逼著大家拼命“推”娃。誰不想給孩子快樂的童年?但是現在讓孩子快樂了,學校的考試可不會管孩子是否快樂,你的孩子不學習,可能高興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不剛好少一個競爭對手麼。學習的“內卷化”一直會持續到高考,就知識本身而言,很多學校高一就已經學完了所有的知識。後面的兩年都是在考試做準備而已。

    為什麼中產是“內卷”最嚴重的呢?

    想想一般社會中產的構成情況。從職業的角度來說,囊括目前社會上公認的“體面”工作,有一定的社會認可度;從收入的角度來說,基本是靠一份穩定的工資吃飯,旱澇保收,略有盈餘。從資產的角度,中產持有的大多是房產,以及一些基金理財產品,但是房子的比重肯定是最大的。

    職業體面,收入有保障,看上去安身立命的東西都有了。說起來難道不應該是很幸福的人生嗎?

    可惜不是的。

    中產,說到底還是在用勞動創造收入。他們並不具有對資源的控制權。自然也沒有對資源的分配權。中產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靠自身的能力,而沒有可以拿去交換的資源。

    依靠勞動而生存的中產的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最大的。因為中產和下面的人其實沒有特別明確的劃分,中產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憑藉學歷或者是個人的能力而得到一份穩定的體面的工作。而工作不是資源,不可永續,不可繼承。

  • 3 # 七塊牛肉

    內卷原本是指在一個領域的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精細化的修飾工作已經完成,然而卻沒有新的理念將事物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這種現象歷來存在,2020年的十大網路流行詞彙收錄內卷一詞。

    我認為這是社會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折射的一種現象,在已有的發展領域,人們熟悉了原來的規則並都在圍繞這種規則展開工作和生活,但是當所有人都這麼想的時候,一定模式下的發展路徑必然導致競爭激烈,比如教育領域。20年前博士學位具有絕對的稀缺性,今天博士學位獲得者已經相對較多,每年還在以大概7萬以上速度增長。

    內卷實質上是有限物質的爭奪,曾經讀大學的時候聽老師講過有一個測算,如果大家都像美華人一樣生活,那麼我們需要4個地球。行業的過度競爭雖然不是好事,但是樂觀一點看,這種形勢下一定會有新的理念和行業出現,機會相伴而生

  • 4 # 鶴舞蘭天逍遙客

    內卷是從不能為人知的內摸興起。因為是自摸,是內鬥,是自淫,是自欲,所以只能暗暗的自摸自卷,而不能為外人知,而稱內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林門有哪些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