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幻想家的起點

    大禹三重身份均須得到文化內涵上的弘傳

    第一,大禹———是載之史冊的實有的歷史人物,是一位創立華夏的先聖先賢祖先,並是華夏民族凝聚“萬邦”、走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殷商時代甲骨文的發現不但以文字證實了殷商時代的歷史存在,而且證明了夏朝的實際存在。夏朝的創業始祖是大禹,其子夏啟是大禹的繼存者。夏朝保留了大量有關大禹治水、創業的史料,經殷周傳頌不衰。這些史料是引起孔子、孟子、司馬遷等人對大禹作出確定無疑之歷史認可的依據。當然也是《尚書》中“夏書”,尤其是《禹貢》篇撰寫的依據。《尚書•禹貢》一篇不存在今文尚書、古文尚書的爭辯,即《禹貢》無論在今文《尚書》、還是古文《尚書》中都是基本篇章。其內容又得到今日發現的考古器物春秋早期青銅器隋公盨上99字長篇銘文的印證。《禹貢》和《隋公盨銘文》都系統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歷程與成果。司馬遷《史記》不僅在《五帝本紀》、《夏本紀》中集中記載了大禹史事,而且在撰寫先秦諸侯名士之“世家”“列傳”及“書”“表”中亦多次疏理大禹史事。

    第二,大禹是神力天成的神話傳說人物。歷史人物大禹成為集當時古今神奇智慧力量於一身的“箭垛式”英雄典型,自然昇華成為神話人物。於是,在神話傳說、民間口傳中,產生了有關大禹神話式降生、成長、婚娶、生子、治水等等“超凡”的故事。這種有關大禹的神話與傳說,不僅在夏商周時代不斷產生、口傳、被文字記寫,而且直到今天,新的“傳說加工”仍在父老話語中產生。對有關大禹的神話故事,按規矩,是不能用史實眼光去“糾正”、去“否定”的。史事與神話,類別不同,性質也不同,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大禹神話為今日創意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創意”空間。孔子時代,即已有“禹致群神於會稽山”的神話流傳。

    第三,宗教祖神、先聖人物大禹———大禹是道教祖神。道教基本經典是《道德經》、《太平經》。這些經典的哲理核心都來源於大禹治水的經驗與教訓。《道德經》中之“道經”,主要講“上善若水,柔勝於剛”的宇宙法則,教義宗旨為“道法自然”———大禹治水,成功之道即在於“取法水性之自然”。水宜疏導,不宜堵塞。堵塞水勢者必敗,如大禹之父鯀之堵水而水患更甚。大禹則順勢疏導而治水,必能成功。面對洪水,“禹掘地而經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故孟子稱“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大禹治水,所遵行之因勢利導、順水之性的“水道”即成為《道德經》中“道經”之根本原理。其“德經”則是從治水成功後,萬物各安所居之平安恩德中總結之教言。《太平經》以“太平”為經名,亦法源於大禹治水而天下太平之景象。“太平”者,大平也。正規道教宮觀中必供奉大禹與老子神位。更有“禹步”,成為道士踏罡布鬥之法步。相傳,大禹治水,風餐露宿,三過家門而不入。歷久病足偏枯,不良於行,這就是“禹步”之形的由來。

    如果從宗教就是提供著完整的信仰體系論,儒家學說與禮儀已具有宗教的份量。只是“儒教”是一套無神論的信仰體系,重在俗世教化,崇拜的是先聖、先賢、先師。儒家禮樂教化鼻祖是大禹。正是大禹首次提出了“五音聽治”政綱。《淮南子》載:“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鐘、鼓、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頌者搖鞀。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此而不能達善、效、忠者,則不足也。”瑏瑡周朝之“周公禮樂”即來源於大禹之政。孔子所創儒學仁愛教化又源自大禹、周公。是故,蜀學大師謝無量說“儒學在蜀”,“道學在蜀”。大禹,生於蜀鄉之人也。其所創之學,故當為蜀學對道、儒二教之貢獻。大禹“五音聽治”之教,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仍然被選入朝政教科書《御批通鑑輯覽》之中,用以教育皇帝與皇室諸王。

    大禹為道教祖神、儒教先聖的身份是理應弘傳的又一種文化內涵。在弘傳大禹文化中,三種性質的文化內涵理當並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於歡水快知道誤診了是第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