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3456198709

    楷書結構有《三十六法》、亦有《九十二法》。但行書似乎沒有這些規律講究。今天,俠客舉例十種,或許對正在學行書的朋友有所作用。

    01

    斜 正

    這裡所說的斜正是指行書結體中如何正確處理斜與正的關係。因為在行書中學太正容易呆板,字過斜則重心不穩,如何使字既重心平穩,又生動自然呢?古人說: “偏者正之,正者偏之";“樹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樹木倒。"說的是偏中求正,正中求偏的道理。例如:

    前兩字結構平整, 為了不使呆板,將橫畫傾斜度加大,使人感到正中有偏,靜中有動;

    後兩字,字形歪斜,則斜中求正,使人感到動中有靜。

    02

    疏 密

    漢字的筆畫有多有少,字與學之間,有的相差很懸殊。結體時應講究疏密勻稱,凡是筆畫繁複的,要寫得緊密而勻稱,匆使侷促;凡是筆畫少的,要寫得寬舒而有聯絡,防止鬆散。

    前人有“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說法,這就是講究疏密的形象比喻。

    03

    迎 讓

    在漢字中,筆畫多少相差懸殊,結體時往往筆畫多的容易擁擠,少的容易鬆散。因此,一定要有迎有讓,互相呼應。在獨體字中要注意點畫的迎讓;在合體字中要注意偏旁部首之間的迎讓,有的要收縮,有的要舒展,使一個學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一般是筆畫少的讓多的,偏旁部首是短讓長、窄讓寬。

    04

    大 小

    行書不像楷書那樣,字的大小比較勻稱,更多的是順乎自然,該大則大,該小則小。

    一般說可根據字形來定,字形大的寫大些,字形小的寫小些;筆畫多的寫大些,筆畫少的寫小些。

    05

    收 放

    古人云:“屈者,伸之勢;鬱者,暢之機。"收和放是相輔相成的。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有:“作書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

    如何處理收放的關係呢?

    ①不能都收或都放,筆筆都收就會拘謹而失生機,筆筆都放,必定松敞而無神;

    ②道常主筆要放、次筆要收;

    三是必須收放有度,恰到好處。

    06

    向 背

    字要寫得有姿態又不失重心,防止杲板,就要注意點畫和偏旁的相向相背;不注意向背,字易失勢難看。所謂向,是指學的兩個結構單位相對,如“好"字;所謂背,是指字的兩個結構單位相反,如“北"字。

    結體時要注意“向不犯礙,背不脫離",使向背的部分配合相宜。

    07

    參 差

    參差是指字的各部分及筆畫間上下左右的變化。董其昌評價王羲之的字,“從無見左邊與右邊並頭者"。行書中,筆畫及字的各部分之間不能頭尾平齊,應鱗羽錯落,富於變化。

    凡橫畫多的字,橫畫應長短不一;凡豎畫多的豎畫應參差有致。左右結構的學,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

    08

    開 合

    “開"指相離、分散;“合"指靠攏集中。

    行書中為了把字寫得生動自然,富有情趣,常常有開有合。上合下開的字猶如寶塔,挺拔端莊,氣勢宏大;上開下合的字形如玉蘭初放、玲瓏俊俏開合"在左右結構的字中用途最廣,或上開下合,或上合下開。

    09

    省 減

    行書為了書寫簡便,對楷書的某些部位或點畫有意進行減省,使筆姿豐富,動感增強。

    這裡要注意的是,省減筆畫必須根據從古至今約定俗成的法則,不能隨意增減,造成混亂。

    10

    變 化

    這裡說的變化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一個字中有兩筆或兩部以上相同,必須變化;二是指同一個字往往寫成不向形狀,追求多樣變化。

    如《蘭亭序》,裡面共有二十一個“之”字,但沒有一個寫法相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靈籠所有男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