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45999057196

    北宋仁宗在位年間,宋廷組織相關人員,歷時五年編撰了一部軍事百科全書——《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全書共二十卷,制度十五卷,邊防五卷,對後世軍事家與兵學思想有著巨大影響力。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兵書《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中流露的“用兵欲其變,用器欲其利,將校欲其精,士卒欲其教”軍事思想就是利益於《武經總要》。

    圖:宋“刀八色”

    《武經總要》最為獨特的是,首開附繪大量插圖的先河。這種圖文並茂的編撰法,令現代人可以直觀的瞭解到一千年前的陣營、兵器等物。

    書中大幅文字和插圖相互交替配合,敘述了宋代軍中的武器裝備,其中光是刀就有手刀、屈刀、掉刀、鑵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等……

    任何事物從誕生之日起,勢必要經歷產生、發展、流變、消亡這一規律,冷兵器也是如此。刀在歷史長河中同樣有其演進過程,形狀各異的刀在宋代湧現絕非偶然。

    《武經總要》中記載的掉刀,又是什麼刀呢?

    喜歡歷史的,愛看古裝劇的朋友一眼就看出了,這個刀好象是三尖兩刃刀。是的,宋代的掉刀確實是後世人們所說的三尖兩刃刀,俗稱“二郎刀”的就是它。

    書中對掉刀的記載,只是簡單的記作“刃首上闊,長柄施鐏”,究竟刃有多長,柄有多長,並沒有明確記載。

    宋代的掉刀,應該在隋王朝之前就有了。不過在當時不叫掉刀,而是稱之為“拍刃”。

    隋末唐初名將闞稜就擅使此刀,據史料記載,“闞稜、齊州臨濟人,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拍刃’。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擋者。”

    有人望文生義,認為闞稜所使的兵器就是唐代最尋常的陌刀。其實陌刀是陌刀,拍刃是拍刃,二者長度相同,差異也非常明顯。

    陌刀,是一種改良後武器,是兩面有刃加長版的斷馬劍。《唐六典》對陌刀的解釋是“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闞稜是將領,他所用的拍刃是馬上使用的刀。

    隋唐五代時,正是長刀由步兵使用向馬戰過渡的重要時期,因此,被人誤會也可以理解。

    宋代的掉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尖兩刃刀。說是刀,其實是帶長柄的劍,為了增加劈殺能力,將刀身的前端做的又尖又寬。

    由於雙刃的前端呈三叉狀,所以又有“三尖兩刃”之稱。現在可以見到的三尖兩刃刀刃長約75公分,全長約三米,重量在九公斤左右。也有人為了練習起來靈活,將柄截短改裝成兩米多。

    2016年七月二十一日,河南電視臺《華豫之門》節目中,有人拿出一柄三尖兩刃刀請專家鑑寶。經專家鑑定,持寶人擁有的三尖兩刃刀確實是明代晚期實用兵器,刀長1.78米,刃寬11CM,具體重量不清楚,瞧情形不會很重。

    刀頭與影視作品中的樣子迥異,刀柄頗具特色:據專家解說,採用了一種積竹木柲的古老製作技術。刀柄核心為鐵桿,在鐵桿外包上竹條,再披上麻布,用牛筋絲線細細地纏繞。外面用大漆一層一層的刷,最後形成了堅韌、輕便、美觀的刀杆。

  • 2 # 黑貓240578218

    宋代開始,歷史悠久的橫刀開始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在宋代被稱之為“刀八色”的七長一短八種刀型。

    根據北宋時期的兵書《武經總要》順序,刀八色為: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間刀、鳳嘴刀。在這八種刀型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手刀、偃月刀、戟刀這三種。尤其是手刀向後傾斜的刀頭設計,更是伴隨著蒙古西征,影響到了中東地區刀形的發展。至於偃月刀,這種刀由於和關公形象掛鉤,因此也時常被稱之為關刀,之後更是由於明代開始的關公崇拜,徹底成為了中國長柄刀的代表。

  • 3 # 守備28團

    宋八刀是宋朝兵器八大名刀,出自宋《武經總要》,稱為“刀八色”。這八種刀是宋朝的主要戰刀,依《武經總要》中的“刀八色”圖自右至左排名。第八把韓世忠用,第七把曹彬用,第四把岳飛用,第三把狄青用,第一把舉世聞名,家喻戶曉,魏勝用它血戰金兵,戰死殺場,華人用它砍下無數鬼子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不洗水塵不染塵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