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的作用顯得愈來愈重要,人們對會計也提出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目標,會計目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人們總是依據一定的目標制定行動計劃.《會計論和會計理論構建》論及會計目標的概念及目標在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經濟資訊系統,就會計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企業在構造一種起服務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因為它是系統執行的方向.職能的理論體系中,第一個程式是建立職能的
2、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任何研究領域的起點都是提出其研究的界限和確定它的目標.會計研究也是如此.會計目標回答了會計為什麼會產生並傳遞這種或那種資訊的問題.西方會計理論的研究經歷了邏輯起點由會計假設到會計目標的轉變,研究方法由歸納法到演繹法的不斷反覆.因此,會計目標的提出為我們重新構建現代會計理論模式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將會計目標置於整個會計理論體系中進行考察,確立會計目標在會計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借鑑西方在會計理論構造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中國的會計理論研究應轉向以會計目標為邏輯起點.會計目標的涵義及其構成要素,人類進行任何活動,都是出於某種動機和希望,目標就是這種動機和希望的結果.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目標是指人們從事一項活動“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會計從“刻木為記、結繩記事”發展到今天,是一種有目的的社會行為.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這種有目的的社會行為均出自一定的動機和希望.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說,會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會計環境條件下,人們從事會計實踐活動追求和希望達到的預期結果.會計目標是在資訊理論和系統論被普遍接受以後才提出的.
儘管財務會計目標是會計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系統的一種主觀願望,它體現為會計資訊使用者主觀需求和財務會計資訊系統客觀職能的辯證統一,為財務會計資訊系統的客觀職能所決定,但這並不意味著財務會計資訊系統實施或執行了反映和監督職能以後會計資訊就會有用,財務會計目標就能實現.這裡還有一個會計資訊加工出來以後是否“適銷對路”和“價廉物美”的問題.“適銷對路”指的是會計資訊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所需要,而“價廉物美”指的是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會計資訊.任何事物都有其絕對性和相對性,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程度,體現為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財務會計資訊質量特徵的具備程度.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程度取決於以上會計資訊質量特徵的具備程度.會計資訊有用性是指會計資訊具備了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是因為從財務會計資訊系統的客觀職能看,其力所能及的就是這些方面.至於相關性的問題,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有個體和總體相關性之區分.從個體相關性看,由於其所涉及的是各會計資訊使用者的主觀願望和各會計資訊使用者分析、駕馭、使用會計資訊的能力等因素,而所有主觀願望和能力因素都不是財務會計資訊系統所能左右的.
因此,不宜將個體相關性作為會計資訊是否有用或財務會計目標是否實現的會計資訊質量特徵.如從總體相關性看,由於財務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繁榮而產生、發展的,所以財務會計的“產品”———會計資訊,就必然為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所需要.也就是說,對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而言,會計資訊具有與之俱來的總體相關性.
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資訊對社會生產、經濟建設相關),財務會計資訊系統如果將已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活動資料加工成會計資訊,會計資訊也具備了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會計資訊質量特徵,則我們應該認為會計資訊有用,財務會計目標已經實現.同樣會計科研成果(會計理論、會計思想、會計觀點等)如果能指導、規範會計實踐最終得出具備以上特徵的會計資訊,則可認為該會計科研成果是科學、客觀、可行和有效的且價值為正.
1、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的作用顯得愈來愈重要,人們對會計也提出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目標,會計目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人們總是依據一定的目標制定行動計劃.《會計論和會計理論構建》論及會計目標的概念及目標在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經濟資訊系統,就會計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企業在構造一種起服務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因為它是系統執行的方向.職能的理論體系中,第一個程式是建立職能的
2、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任何研究領域的起點都是提出其研究的界限和確定它的目標.會計研究也是如此.會計目標回答了會計為什麼會產生並傳遞這種或那種資訊的問題.西方會計理論的研究經歷了邏輯起點由會計假設到會計目標的轉變,研究方法由歸納法到演繹法的不斷反覆.因此,會計目標的提出為我們重新構建現代會計理論模式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將會計目標置於整個會計理論體系中進行考察,確立會計目標在會計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借鑑西方在會計理論構造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中國的會計理論研究應轉向以會計目標為邏輯起點.會計目標的涵義及其構成要素,人類進行任何活動,都是出於某種動機和希望,目標就是這種動機和希望的結果.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目標是指人們從事一項活動“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會計從“刻木為記、結繩記事”發展到今天,是一種有目的的社會行為.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這種有目的的社會行為均出自一定的動機和希望.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說,會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會計環境條件下,人們從事會計實踐活動追求和希望達到的預期結果.會計目標是在資訊理論和系統論被普遍接受以後才提出的.
儘管財務會計目標是會計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系統的一種主觀願望,它體現為會計資訊使用者主觀需求和財務會計資訊系統客觀職能的辯證統一,為財務會計資訊系統的客觀職能所決定,但這並不意味著財務會計資訊系統實施或執行了反映和監督職能以後會計資訊就會有用,財務會計目標就能實現.這裡還有一個會計資訊加工出來以後是否“適銷對路”和“價廉物美”的問題.“適銷對路”指的是會計資訊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所需要,而“價廉物美”指的是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會計資訊.任何事物都有其絕對性和相對性,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程度,體現為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財務會計資訊質量特徵的具備程度.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程度取決於以上會計資訊質量特徵的具備程度.會計資訊有用性是指會計資訊具備了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是因為從財務會計資訊系統的客觀職能看,其力所能及的就是這些方面.至於相關性的問題,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有個體和總體相關性之區分.從個體相關性看,由於其所涉及的是各會計資訊使用者的主觀願望和各會計資訊使用者分析、駕馭、使用會計資訊的能力等因素,而所有主觀願望和能力因素都不是財務會計資訊系統所能左右的.
因此,不宜將個體相關性作為會計資訊是否有用或財務會計目標是否實現的會計資訊質量特徵.如從總體相關性看,由於財務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繁榮而產生、發展的,所以財務會計的“產品”———會計資訊,就必然為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所需要.也就是說,對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而言,會計資訊具有與之俱來的總體相關性.
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資訊對社會生產、經濟建設相關),財務會計資訊系統如果將已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活動資料加工成會計資訊,會計資訊也具備了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會計資訊質量特徵,則我們應該認為會計資訊有用,財務會計目標已經實現.同樣會計科研成果(會計理論、會計思想、會計觀點等)如果能指導、規範會計實踐最終得出具備以上特徵的會計資訊,則可認為該會計科研成果是科學、客觀、可行和有效的且價值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