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奮鬥的高富帥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對於衝鋒槍有不同的叫法。德華人稱為Maschinen-Pistole,意為機關手槍,縮寫為MP,所以德軍衝鋒槍都冠以“MP”的編號,例如一戰的MP-18,二戰的MP-38和MP-40,以及二戰以後最有名的MP-5。

    俄華人的叫法是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ет,前一個單詞是手槍,後一個單詞是機槍,這種叫法和德華人類似,所以俄國衝鋒槍型號都以ПП(英文PP)開頭,例如二戰時期著名的ППШ波波莎和ППС波波絲衝鋒槍。

    在上世紀20至40年代,國內通常以美國稱呼 submachine gun(SMG) 作為衝鋒槍的名稱,直譯為輕機槍,短機關槍,手提機關槍等等。日語則為輕機關銃,而英華人有時候稱之為 machine carbine,意為機關卡賓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發現現有的手槍火力不足以應付戰壕和城鎮等狹窄空間內的火力需求,機槍又太笨重而無法展開,於是衝鋒槍就應運而生的, 德華人在1918年設計的MP18衝鋒槍被認為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衝鋒槍。

    德國的MP3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摺疊式金屬託衝鋒槍,法國的E·T·V·S是第一支摺疊式木託衝鋒槍;除了蘇聯採用7.62mm手槍彈和美國採用11.43mm手槍彈外,其他國家普遍採用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這種槍彈可與大多數手槍通用。

    如今使用手槍彈的常規衝鋒槍進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發展。透過給衝鋒槍配用各種光學瞄準鏡、消聲器,使其具備有多種功能。

    衝鋒槍這個詞在中國應用比較晚,大約是解放戰爭以後才在我軍開始應用的。按照《中國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輕武器分冊)中的定義,衝鋒槍是單兵雙手握持,可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槍,請注意“發射手槍彈”和“輕型全自動”這兩個關鍵詞,國內對沖鋒槍的劃分方法是習慣以這兩個關鍵定義作為分類標準的。衝鋒槍介於手槍和自動步槍之間,比步槍短小輕便,便於突然開火,射速高,火力猛,適用於近戰或衝鋒,因而得名“衝鋒槍”。

    我軍唯一例外發射步槍子彈的衝鋒槍是56式衝鋒槍,它是蘇聯卡拉什尼科夫AK-47型突擊步槍的中國產仿製型號,該槍發射7.62x39mm56式步槍彈,按照概念劃分,應該屬於自動步槍。但由於1950年代中國的武器思想較為傳統,還沒有突擊步槍和自動步槍等概念。

    另外,衝鋒槍一開始並沒有短小輕便的概念。中國的50式衝鋒槍,仿製於蘇聯ППШ-41波波莎,由於原槍配備的71發彈鼓很不好用,經常被磕癟,故障較多不可靠,所以50式衝鋒槍改用供彈順暢的35發彈匣。該槍過於笨重,全重七斤三兩,比現在的95式自動步槍還要重七兩。後來我軍改進為金屬摺疊槍托,仿製ППС-43波波絲成為54式衝鋒槍。

    那時候普遍認為只有56式半自動步槍和莫辛納甘栓動步騎槍那樣的槍支,才能稱為步槍,而把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稱之為衝鋒槍,戰術定位也被設定為班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於提供近距離壓制火力,因此定型為衝鋒槍,稱為1956年式衝鋒槍,簡稱“56衝“。

    56式衝鋒槍是中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自動步槍,1956年生產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 1980年改型56-2式, 1991年改型QBZ56C式。56式衝鋒槍與AK-47突擊步槍的效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衝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衝鋒槍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摺疊式的三稜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56式衝鋒槍的產量極大,甚至比蘇聯原裝貨AK47還要大得多,原因是AK47突擊步槍在蘇軍的裝備時間較短,很快就被AKM槍族所取代,而中中國產的56式則一直生產到90年代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強東明州案的一種解讀,女方如何利用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