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起亂》 第十五章 明臣主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起亂》上一章韓非子總結了《主道》篇,其實也不應該說總結,準確的講是揭示了《主道》的實質:臣上不因君子。臣子鑽不了君主的空子,君主不被臣子所左右,其實《主道》篇就是君主的御臣之術。這裡的“御”是駕御,意思為控制車馬的前進。君主如何“御臣”,第一是對於朝堂事物“結智公會”,聽取臣子們對事物的看法與辦法,第二是對於社會問題“有徵賞罰”,放手讓臣子做事,職責明確獎罰分明。透過做事達到“御臣”,“御臣”是為了更好的做好事,做事與“御臣”是互為表裡,互為手段與結果的關係。

    君主透過以上二步,既達到了臣子各抒己見,各顯其能(盡人之智、盡人之力),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又能讓臣子們產生矛盾,各盡其力,盡職忠君的目的。韓非子還強調一點就是要對臣子們眾口一詞的行為要表現出憤怒來,就是要告訴臣子們不得私下結黨營私。這真是一招奇妙招數,也是人性的充分利用。臣子們對某一事物與問題眾口一詞,這本身就不正常,說明私底下已經結成利益共同體,這是對君主最大的威脅,也是對君權的最大挑戰。

    君主在治國的同時也要治吏,其實治吏是為了更好的治國。君主治國不能憑“盡己所能”,必須依靠國家的行政體系與全國各級官吏,所以治好吏,才能更好的治國,吏治好了才能更有效的貫徹與落實君主的治國策略,才能維護一地民眾的平安與社會的穩定,才能讓一地風清氣正。朝臣之害更甚,一人之害殃及全國。所以韓非子讓君主盡人之力與盡人之智,不但解決問題,還能管理官吏,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君主又何必勞心勞力地“盡己之能”,凡事要親力親為呢?

    今天講《起亂》,意思很明確就是國家混亂的起因與起點,起因是事,起點是人,人事不分,兩者合一。開篇韓非子說明善治不亂的根本“知臣主之異利者王,以為同者劫,與共事者殺。”意思是:君主懂得君臣之間利益不同的,才能稱王於天下;認為利益相同,就要被臣下所挾制;與臣下共掌大權,就會被臣下所殺害。第一點是君主要分清臣主的位置,禮制不能亂,定位不同,職位就不同,職責與職能不同,利益也不同,君主的利益在於國家與民眾,臣子的利益在於團體與個人。

    君主屬於國家與民眾,不屬於任何團體與階層,所以與臣下沒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利益說明屬於同一團體,這就無形降低了君主的地位,將君主劃歸於某一團體或階層,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不符合中國傳統思想。如果君主屬於某一團體與階層,那君主就會與其它團體與階層產生利益矛盾,這不符合華人對君主的定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君主是天子,是一國之君,代表著國家與全國民眾的利益,絕不是某一團體或階層的利益。所以韓非子告訴君主要“知臣主之異利”。君主如果屬於某一個團體,必將與團體內的人產生利益之爭,就很容易被團體成員所控制與利用,甚至是有被害之險。

    君主只所以都是“孤家寡人”,就是因為不屬於任何團體某一階層,君主只屬於國家與民眾。基於以上分析韓非子告訴君主“故明主審公私之分,審利害之地,奸乃無所乘。”意思是:所以明君詳察公私之分與各自利害之所在,奸臣就無機可乘。君主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自然遵守“孤家寡人”的原則,不與臣下為伍成黨,更不會加入某一團體或自視為某一階層。只有這樣,君主才能心懷天下,心無旁騖,一心為民。

    【知臣主之異利者王,以為同者劫,與共事者殺。故明主審公私之分,審利害之地,奸乃無所乘。】

    站位很重要。華人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講什麼話,負什麼責,這是有明確的規則與規矩的,要做到不越職,不侵權,不越界。不同位置所代表的利益群體不一樣,君主為一國之君,就必須代表國家與民眾。老闆是一司之主,就必須代表公司與全體員工的利益,而不是某一小團體的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各位大師,口琴那個牌子最好?剛入門應該選哪種?謝謝?